因现行的阴历是夏朝采用正月建寅的太阴历,故又名为“夏历”。相传,我国古代太皇氏制干支,伏羲氏作甲历,黄帝氏命大挠作甲子,太昊氏设正历,颛顼氏作新历帝尧氏命羲和敬授人时,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润月定四时成岁,与近世推算回归年略等。夏后氏颁夏时,从而为我国正朔之唯一标准。“阴历”是以月相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即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
其特点是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历月的平均值与朔望月相接近(一个朔望月为29天12小时44分3秒),为便于计算,故以大月30天、小月29天计。逢单的月份为大月30天,逢双的月份为小月29天,一年十二个月共计365天。年的长短只是历月的整数位,与回归年无关,月份与四季寒暑也无关。由于这种历法与农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故此逐渐被淘汰。
至于当今仍有少数伊斯兰国家仍然沿袭这种历法,多与宗教原因有关。阴阳历,又称阴阳合历,是民国之前采用之历,故也称“旧历”,因我国在夏朝时就用了这种历法,所以又称为“夏历”,此种称法一直沿用到解放后,直到1970年以后才更名为“农历”。“阴阳历”虽然与“阴历”都以朔望月为历月依据,但阴阳历多设置了闰月及二十四个节气的办法,从而使历年的长度等于回归年,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无疑比“阴历”更优越。
恭亲王奕䜣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其实仔细研究奕䜣,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也是一个满清的功臣。这个外号鬼子六的家伙,其实比他四哥咸丰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道光没有选择鬼子六做皇上,属于有眼无珠。事实上,奕䜣虽然是亲王,但一点没有满清贵族的昏庸和保守。相反,他颇能接受新鲜事物,锐意进取。但是奕䜣本人性格孤傲,不懂得拍马屁拉关系,最终没有成为皇上,也成为过河拆桥的可悲卒子。
咸丰上台以后,对奕䜣是打压的。咸丰其实很清楚,自己任何方面都不如弟弟奕䜣。而奕䜣几乎是当时满清贵族里面最强的几个,咸丰的儿子估计也仍然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咸丰不但生前尽量排斥奕䜣,甚至死时都不允许他来热河吊孝,其实就是限制他的权力。然而,咸丰做梦也没想到,连字都不认识几个的慈禧,竟然忽悠了慈安太后,然后联手奕䜣干掉了肃顺等八大臣,掌握了军权。
只是,当时的慈禧不过是二十多岁的半文盲妇女,压根不懂得治国,所以国家大事交给奕䜣这个议政王负责。而奕䜣坐这个位子,也很称职。他一方面大搞洋务运动,一方面将主要军事力量用于对付太平军和捻军以及西北回孽叛乱。事实证明,洋务运动虽然算是扯了一个大淡,最终在甲午灰飞烟灭,但至少延长了满清30年阳寿。而尽全力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西北回孽叛乱,也为满清延长20年阳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