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后发出懿旨后不久,新君的继位诏书也紧急传到京城,见自己的意愿和实际情况一致,钮钴禄氏也不禁松了一口气,觉得做出了一生中最清醒、最果决的判断,国家得以安定,诸臣得以臣服,嗣皇帝对于自己的大公无私,也一定会铭记在心。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八月二十二,新君奉嘉庆帝灵柩返回京师,并举行国丧。八月二十七,绵宁在紫禁城正式举办登基大典,以明年为道光元年,奉皇后钮钴禄氏为恭慈皇太后。
并改名为旻宁,使天下臣民免于避讳之繁琐。道光帝,是嘉庆帝的第一任皇后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之子,嘉庆帝次子。嘉庆二年(1797年),就在嘉庆帝登基后第二年,皇后喜塔腊氏去世,追谥为孝淑皇后。因为当时太上皇乾隆帝尚在,所以孝淑皇后的丧礼没有过于操办,略显简陋。孝淑皇后去世后,按照太上皇的谕旨,嘉庆帝将贵妃钮钴禄氏册立为皇贵妃,统一摄六宫事,原本待孝淑皇后丧期满后,就立为皇后。
不过,在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帝驾崩,为了服丧,钮钴禄氏的册立典礼被推后,直到嘉庆六年(1801年),才正式行册封礼,立为中宫皇后。因为她日后被上谥号为“孝和恭慈康豫安成钦顺仁正应天熙圣睿皇后”,为了简便起见,这里就称呼其为孝和皇后、孝和太后。孝和皇后在成为皇后前后,为嘉庆帝诞育了皇三子绵恺、皇四子绵忻。
成为皇后以后,按照嘉庆帝的嘱咐,孝和皇后还承担起抚育孝淑皇后所生之皇次子绵宁的重任。当年十六岁的绵宁在孝和皇后的照顾下平安成长,诸事顺利。孝和皇后对于他也是一视同仁,和自己的两个亲儿子一样对待,倍加爱护和关照绵宁。所以绵宁即位前就和继母孝和皇后关系融洽,很是亲近,对于绵恺和绵忻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也友爱有加。
在嘉庆帝突然去世、而传位诏书短时间内搜寻不到的关键时刻,作为留守宫中地位最高的孝和皇后,当机立断,直接下谕旨,不选择自己的亲儿子绵恺、绵忻,而是秉承自乾隆帝、嘉庆帝一脉相传对于皇次子绵宁的器重和欣赏,大公无私地宣布绵宁为嗣君人选,要他立即继位,以安定天下。在继母的支持下,道光帝平安度过了嘉庆帝去世后短暂的不安定时期,顺利继位为帝。
继位后,道光帝对于继母不选择亲儿子、而是授意自己为储君的公心钦佩不已,终其一生,都对继母孝和太后恭敬有加,当做亲生母亲来奉养,恪守孝子本分,从不有违半分。而孝和太后,只不过比道光帝大六岁而已。孝和太后共有两个亲儿子,皇三子绵恺和皇四子绵忻。皇三子绵恺,生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作乱攻打皇宫的时候,身为皇子的绵恺随同兄长绵宁一起,驻守皇宫对抗乱党,事后又带兵追捕残余乱党,得到嘉庆帝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