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算命 > 算命知识 > 算命经验 > 戍戌时生的什么格,戌时是几点到几点

戍戌时生的什么格,戌时是几点到几点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5 13:59:57 编辑:运气知识 手机版

自十年前受禅登基开始,因为国事的繁忙,和一系列的国丧,使得嘉庆帝在十年的时间里,没有一个儿女降生。而绵忻的出生,总算打破了这个怪圈,尤其是绵忻为皇后所出,更是使得嘉庆帝欣喜不已,对于臣子们的恭贺也坦然接受,说:“四阿哥系朕登极后诞生之子,又系中宫所出,臣工等抒忱展庆,理所当然。”绵忻自幼聪明颖达、才具卓越,嘉庆帝对这个嫡四子很是喜欢,多次当众赞誉(当时嘉庆帝第五子绵愉尚未出生,所以绵忻是小儿子)。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嘉庆帝六旬万寿,绵忻被册封为瑞亲王,而同时受封的绵忻同母兄绵恺,不过只是惇郡王。当时外国使臣来京师朝拜,遇到了嘉庆帝的三个皇子,对他们都有评价,说:皇帝长子面貌凉薄,人也很平庸。次子面貌富态,人亦也豁达不拘小节。而第三子年纪最小,为人却最聪慧,有素养,行事干练,皇帝于诸皇子中最喜欢他。

(嘉庆帝一共五个儿子,长子早夭,第五子此时尚幼,不出外参加典礼朝会,所以使者眼中的皇帝长子、次子、三子,实际上是皇次子绵宁、皇三子绵恺、皇四子绵忻。)自绵忻降生,并渐渐长大后,嘉庆帝对于这个儿子的喜爱和器重越来越明显,甚至有传闻,皇帝将更换正大光明匾额后鐍匣内原有的立储人选,秘密改立绵忻为储君。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帝在热河行宫突然去世,皇次子智亲王绵宁依靠皇帝随身金匣内的传位诏书、及孝和太后大公无私的支持,波澜不惊地继承皇位,成为新君,即道光帝。

而在嘉庆帝驾崩后,暂时未有找到传位密旨时,行宫诸臣向京师孝和太后急报,孝和太后及驻京内阁、军机处等大臣们各处寻找,却没有找到应该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传位鐍匣。这可以证明,嘉庆帝已经秘密撤下了传位诏书,正在准备修改储君人选,只是旧诏已经取下,而新诏尚未撰好,这才造成遍寻宫内,也没有发现密诏的情况。

按照嘉庆帝对儿子们的喜爱程度,及储君选择来看,在世的四个儿子里,第五子绵愉年幼,自然排除;第三子绵恺大大咧咧、行事不稳,也不是上佳之选;而次子绵宁是前任皇后之子,四子绵忻是现任皇后之子,都是嫡子,人选自然从这两人中选出。当年放置传位密诏时,绵忻尚未出生,所以匣内一定是绵宁的名字。而到了需要修改储君的地步,自然是更换为绵忻。

所幸的是,孝和太后顾全大局,不徇私情,为了国家稳定、传承有序,在尚不清楚传位诏书中的具体内容时,就力排众议,果断决定以绵宁为嗣君,承袭大统,而放弃了自己的亲儿子绵忻,使得可能发生的权力争斗风波消弭于无形中。所以,得到孝和太后继位谕旨后,顺利继位的道光帝,对于继母的感激之情确实是发自内心,在之后三十年里对于继母恭恭敬敬、奉养优渥,视同亲生母亲。

道光帝登基后,十五岁的绵忻被授命为内廷行走,随驾办差。他不同于同母兄绵恺的粗鲁不敬,而是低调谦谨,安分行事。因为他知道,虽然皇帝兄长优待自己,处处维护,兄弟感情融洽,但那都是因为生母孝和太后的恩泽庇佑、所以道光帝才对于自己关照爱护,以为对孝和太后不徇私心的报答。作为一个疑似和皇帝有过争储之举的皇子,无论起因是什么,都要小心谨慎、安分守己,使得皇帝不再猜忌起疑,这才是稳妥安宁的办法。

此后,绵忻谦恭守礼,恪守臣节,几乎默默无闻,低调得无以复加。这使得孝和太后和道光帝都十分满意,皇家内部的关系也详和宁静,不复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刀光剑影的权力斗争风波。道光八年(1828年),瑞亲王绵忻去世,年二十四。道光帝追谥弟弟为“瑞怀亲王”,让他的儿子奕约降等承袭瑞郡王爵位,改名奕志。道光三十年(1850年),奕志去世,没有子嗣。

咸丰十年(1860年),咸丰帝奕詝以五弟惇亲王奕誴之子载漪为奕志嗣子,承袭贝勒。再后来,孝钦太后(即慈禧太后)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加封载漪为瑞郡王,但是撰写诏书的时候把将瑞字误写成端字,所以此后载漪就以端郡王为爵名。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二月,孝和太后病重,并很快病危,道光帝年过六旬,老迈之身,还是亲自随侍在侧,细心侍候。

十二月十一,孝和太后病逝,年七十四。在之后的治丧中,道光帝完全按照典仪礼制,以孝子的的身份,哀恸哭号、席地寝苫,并“供奠行礼,哭必尽哀”,诸王公大臣们屡次劝慰,道光帝也毫不动摇,继续履行丧仪。当时的道光帝,身体衰弱、又有老年疾病,实在经受不住这样的哀毁损伤,孝和太后的葬礼还没有完全结束,道光帝自己就因为身心的极大损耗,一病不起。


文章TAG:戌时几点戍戌时生的什么格戌时是几点到几点

最近更新

算命知识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