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这些人是真谋反,也是秦制造成的。如果换成法治,国家元首、地方长官选举产生,军队属于国家,不属于君王,权力顺利和平交接,还会有这样残酷的斗争吗?并且打仗需要钱,他又发行新货币荚钱,重3铢,1铢重0.69克。秦半两,12铢,重如其文(铭文半两)。秦一锭黄金为一镒,24两,一两重15.8克,合379.2克;而汉一锭黄金为一斤,重248克。
如果汉初荚钱也是重如其文(3铢),那就是没事瞎折腾,把12铢改熔成3铢,有火耗和人工。如果把3铢钱当成秦半两、把汉一斤黄金当成秦一镒黄金的价值来使用,那就是通过膨胀搜刮天下财富,不是瞎折腾,而是折腾天下百姓。史书用了一个扯淡的借口说:“认为秦钱重,不方便使用。”虽然是命令“民”铸荚钱,如果平头老百姓都能合法铸钱,那岂不是古代的去中心化货币?汉文帝时能铸钱的两位:男宠大夫邓通和吴王刘劓,所谓吴、邓钱布天下。
只是刘邦时能铸钱的人没有交代,相信都是贵人,有朝廷为靠山。《汉书·食货志下》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黄金一斤。《史记·索隐》引《古今注》:荚钱重三铢。又臣瓒下注云:秦以一溢为一金,汉以一斤为一金。《史记·平准书》故吴、邓氏钱布天下,而铸钱之禁生焉。
刘邦打压商人甚至比暴秦更厉害,从人类有经济以来商人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不可或缺。但也有不法商人,以次充好,囤货高沽,垄断市场等。《商君书》就严厉打击商人。秦始皇对商人还不错,让畜牧业商人乌氏倮享受封君待遇,与大臣一起觐见;女商人清寡妇贞洁,为她筑怀清台,以客礼相待。秦二世谪发征调里巷左侧(闾左)的居民服役。
谪发之人以有过错的官吏及赘婿、商人优先,再者是曾经有商人户籍的,然后是祖父母、父母曾经有商人户籍的。而天下平定,刘邦下令商人不得穿丝织品,不得乘车,还课以重租重税,使之备受困窘和侮辱。秦始皇和二世都没有这么搞过的记载,只有《商君书》里有。商人聚集财富,所谓商贾一怒,诸侯颤抖。有钱招兵买马不是难事,并且商人联合垄断必须品比如盐铁等,朝廷会时时不安。
所以打压他们,控制发展,与盐铁朝廷专卖是秦制必须手段。相对自由的商业市场遭到摧残,老百姓更苦。《史记·货殖列传》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史记·平准书》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贰】惠帝吕后刘邦的种种行为是与民生息吗?当然不是,他不过是为保皇权,帝国百姓被他折腾得差不多了,惠帝和吕后折腾较少,也是无奈之举,要增加人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