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读《易经》,“韦编三绝”。《易经》中的象,是《易经》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易之为字,有交易有变易等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我们今天所说的三易是指不易、变易、简易,是整本《易经》的精华所在,也是《易经》的灵魂,凡是学习《易经》的人都应该对此没有什么争论。
易经里的易是什么意思?
易之为字,有交易有变易等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我们今天所说的三易是指不易、变易、简易,是整本《易经》的精华所在,也是《易经》的灵魂,凡是学习《易经》的人都应该对此没有什么争论。三易之说源于《周易.乾凿度》:“孔子曰:《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后来郑玄在《易赞》中进一步强调涚:“易之为名也,一言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易经中的“三”为何意?
三才,天地之人道 ——古代文化中的数字“三”三才图三才指天、地、人,这个说法出自《易经》。《易传·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易经·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其实许多古老的神话故事中,也包含着三才思想。比如盘古开天辟地的创世神话,其实表现的就是天、地、人三才思想。还有共工怒触不周山,传说不周山崩之后,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覆东南,自此天道左行,地道右迁,人道尚中。《易经》中体现了人可以向天、地学习,人道可以与天道、地道会通,通过法天正己、尊时守位、知常明变,可以建功立业,改变命运的思想。
所谓“三才之道”就是高扬人道旗帜,人与自然休戚与共、和谐发展之道。据《周礼正义》卷七十四:“三才,天地之人道”。所以,“三才”,应该是指“人”和人化的“天”和“地”。“三”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出现得很频繁,也有很多深意。天地有“三”。《三字经》说:“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古代民间谚语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于是就有了那副千古绝对:“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古代将天空分为“太微垣、紫薇垣、天市垣”三部分,合称“三垣”。地有“三山五岳”( 三山指黄山、庐山、雁荡山,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和“三江五湖”( 三江有多种说法,《国语·越语上》韦昭注以吴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水经注·沔水》引郭璞说以岷江﹑松江﹑浙江为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