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事关全局,需竭尽全力,击溃敌军。”(参看忝任《刘基评传》)朱元璋仔细听完刘基的分析和建议,他感到刘基的计策颇有道理,遂坚定了抗击陈友谅的信心。于是,朱元璋接受了刘基的建议,排兵布阵,迎战陈友谅。首先,朱元璋令元庭归降朱元璋的水寨元帅康茂才修书一封给陈友谅,表示看不惯粗俗的朱重八,原作内应,协助陈友谅逮住朱重八。
陈友谅曾与康茂才有交情,且送信的是陈友谅的旧部属,于是,双方约定,在江东桥相会。陈友谅早知江东桥是一座木桥,他放心率战船进击,因为他心里想,即便康茂才有诈,他也不怕,他的战船可以撞破木桥,长驱直入。可是,陈友谅上当了,江东桥已被李善长拆了改石桥,是坚固的防守壁垒。其次,朱元璋召回了在外征战的徐达、常遇春,率军与应天的守军互相配合。
接着,朱元璋令冯国胜、常遇春率帐前五翼军三万人,伏于石灰山侧;令徐达率精锐部队于南门外集结,令杨璟驻兵大胜港,令张德胜、朱虎率领水师出龙江关外,各路军做好应敌准备。陈友谅率兵逼近江东桥,见该桥已变成了石桥,且不见康有才的身影,他知道中了康有才的诡计了,他不敢闯坚固的石桥,于是,他便在龙湾上岸,想从陆路去突袭应天,抓住朱元璋。
可是,龙湾恰恰就是朱元璋、刘基所设伏的诱兵之地,是一个设好的伏击圈。陈友谅的部队进入了龙湾,该地狭窄起伏,陈友谅的士兵摆不开阵势,船上的士兵还没有能全上岸,前面已经积压在一起了。此时,冯国胜、常遇春等率伏兵趁敌军混乱时迅速出击,陈友谅的军队在混乱中很快被击溃,已上岸进入伏击圈的回不了船上,多数成了俘虏,而刚登岸的急忙撤回船上,快速逃窜,此时潮水又低,慌张中大船被搁浅,朱元璋的各路伏军尽出,陈友谅的兵将们有被斩杀的,有当了俘虏的,有掉进水里被淹死的,全军溃败,死伤无数。
陈友谅率领亲信将领,乘快船逃走了。朱元璋不仅抓捕了很多俘虏,而且,还得到了数百艘战船。刘伯温的积极应对,伏兵奇袭的策略让朱元璋在应天保卫战中大获全胜,他不仅成功地守住了应天城,而且还乘胜追击,趁陈友谅兵败溃逃而无力防守时,成功收复了太平,捣毁了陈友谅的老巢,改变了实力对比状态,使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的争斗中开始占据优势。
刘基画像第二,提出“先陈后张”的策略,灭了陈友谅,逼张士诚自尽应天保卫战之时,陈友谅遭受重创,但是,原本陈友谅的实力比朱元璋就高出很多,虽然其兵力有比较大的减弱,但是,其战力还是不可小视的,即便是在应天受损,陈友谅的实力仍比下游的张士诚要强。此时的局势,朱元璋已经拥有了更强的实力,开始由战略防守转向战略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