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村里种植蜜柚比较多的种植户,光捡知了猴,那时外地大老板来收购一斤30元,一年就有十几万的收入,从而大大的引起了我们村民的注意,每家每户也把自己家果树的干部用胶布缠住,一到晚上就拿着手电筒去果园里面捡知了猴,就这样各家各捡各的,一直到现在,本身柚子不是很值钱,但是有了知了猴,也增加了我们部分的收入。
那么知了猴的用途也比较宽广,可以拿来食用,也可以拿来当药材使用,它的营养价值也非常的高,甚至比蜂蛹的营养价值还要高,就是经过我们这么多年,人们抓越来越多了,它每年逐渐也减少了,它一般喜欢下雨过后,爬上来比较多一些,天晴天干的话爬上来就少一些,就可能因为是泥土比较硬的话,就很难爬上来,下大雨过后,土下闷热,泥土湿松软,它就容易爬上来。
近年来农村树林里的知了猴越来越少了,怎么回事?
知了猴其实就是金蝉,是属于蝉类的一种代表。它的幼虫在各个地方的名称各不相同,知了猴、知了龟、节老龟、罗锅等都是它的名字。其不仅拥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个体营养也十分丰富。金蝉脱壳就是源自于它的皮,它的皮也是拥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中药。现在经常生存的地方越来越少,但是金蝉的数量减少并不明显,还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人工养殖。
在农村,你晚上捉过知了吗,你们那边又叫什么名字?
捉过,小时候捉过但没吃过就是为了好玩,夏夜凉风习习,星斗漫天,一群小伙伴跑到大路两旁的杨树上去捉,那时候还很少人吃,甚至有人都不知道那东西还能吃,所以知了很多,每到闷热的午后就会扯着嗓子叫,此起彼伏,那是夏天的标配。现在的知了很难抓到了,少之又少,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说知了是高蛋白高营养,都快抓绝迹了。
十年前我也跟风抓过一次,很难抓很难抓,忙活了小半夜抓不了几个,回来油一炸一尝头部难以下咽,很难吃,只有把头部摘掉才能吃下去,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好吃啊,从此后再也没抓过。这个我们叫知了,退的壳我们叫知了壳,是一种药材。当然我还知道它的学名叫“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想必大家都知道。蝉退的壳就叫蝉蜕了。
蝉的一生四年在地下度过,出来七天就死,你想说什么?
有人说,蝉的一生四年在地下度过,出来七天就死,是不是一生都很悲惨?如果一切都是从人类的角度去看,估计每个动物都是奇怪的(吃便便的那么多)。对于一只昆虫来说,蝉算是比较长寿的,老话总说:蜉蝣,朝生暮死。而蝉一般都能活个几年,三年五年,有的甚至能活13年17年。它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章节,地上和地下。看似一到夏天叽叽喳喳的,实际上它的一生是非常低调的,一生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地下生活,根据寿命的不同,它们待在地下的时间也不同,三五年,又或者十几年,种类不同,时间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