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各地夏至饮食 北京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吃生菜和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
绍兴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无锡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山东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黄县(今龙口市)一些地区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平阴一些地区,夏至日祭祀祖先。 广东 广东夏至有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枝合着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
夏至养生正当时,夏至养生应该注意什么?
夏季养生,重点养心,谨防三种“心病”,多食三物。冬季是心脏病高发季节?确实是,但是夏季也是,尤其是在35℃以上的天气,更容易诱发、加重心脑血管疾病。中医养生,常说夏季养心,大致也是这个道理。谨防三种“心病”这说的三种心病,是三种夏季频发的心脑血管疾病。1、脑梗塞脑卒中包括血管堵塞所致的脑梗塞和血管破裂引起的脑出血。
脑出血更多的是受低温影响,而脑梗塞的发病季节则与脑出血不同,既受低温影响,也受高温影响。夏季的高温对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更大,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容易使人的血液浓缩,粘稠度升高,导致血流缓慢,从而诱发脑梗塞。每年的6月24日,是“世界卒中日”,定在这样的日子,也充分说明了,夏季也是脑卒中高发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