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认为,知人的人具有智慧,能够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够战胜别人的人只能算是有力量,而能够最终战胜自己的人才能称得上真正强大。试想一下,一个聪明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然后能够战胜自己把握自己,从而才能知人善任,科学有效管控,最终成长为一个强大的管理者。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说,大功告成,诸事妥当,老百姓就都会认为我本来就应该是这样自自然然的。
也就是说,老百姓认为自己完成的某项功业,是没有受到他人强迫的,是自己本性使然。而人都有趋利避害、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本性,自然而然的顺应人的这些本性去完成某些事情,或者说是造就某些功业,那人就不会有被强迫或牵强的感觉,也就不会产生不满或反抗的情绪。试想一下,老子的这种顺应自然的观点,不正是今天我们追求事半功倍的人性化管理之精髓吗。
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认为,不违反自然规律恣意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世间万物之规律,就可以勤于指导实践,而不是纸上谈兵。老子认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则不足以取天下。意思是说,治理天下不可以无事生非,遵循自然规律,如果随意惊扰百姓弄得民不聊生,那就会天下大乱不好治理了。
同样的道理,我们今天治理企业也不能大胆妄为,随意滋事,一定要遵循企业的发展规律,了解员工心态,突出人性化管理。相反如果领导者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随性而为,不能为员工利益着想,那这个企业也就无法有序运转,甚至无法正常生存。道家的思想生于自然,长于万物,于老子的道德经中随处可见,笔者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综上道家之思想精髓,我们不难发现,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无所不能,永恒不变,其中更是蕴含了朴素辩证法之基本因素,如果单纯的认为,道家思想的精髓只是养生之道和避世之谈,那就大错特错了。
道家是客观唯心主义,马哲是唯物主义为什么我会对他们两个都深信不疑?
有道是“存在即合理”亦即是“存在一定是有原因的”。那么好啦,作为“第一性的物”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显然“唯物”对此进行了回避或者说忽略。由此,我认为“唯物”可能是在翻译上出现了什么问题。作为思考最前沿最基本问题的“哲学”不应该忽略存在的“原因”的,唯一的可能是“唯物”所表达的本意是“经验”,亦即是“唯物”是以“可经验”作为思考元始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