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每日合作,从未间断。之所以如此,为的就是让张稍可以打到更多的鱼虾,进而惊动泾河龙王。并借机除掉他,为唐太宗游地府、举办水陆大会做铺垫,最后促成西天取经计划。因此,当这一切都完成的时候,这位神秘的袁守诚便再也没有出现在长安西门大街上。而观音菩萨此次前往长安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寻找合适的取经人选,确保西天取经计划顺利实施。
这一任务能否圆满完成,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为西天取经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因此观音假扮成袁守诚,伺机除掉泾河龙王,并故意让他去向唐太宗求情,进而引出唐太宗超度亡灵的需求,最终让西天取经变成合理、合规、合法的官方行为。书中还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这一点。泾河龙王被砍头之后,曾经去找唐太宗讨要说法,正当二人在梦中挣得不可开交之际,观音菩萨及时出现并赶走了泾河龙王的魂魄,书中写道:正在那难分难解之时,只见正南上香云缭绕,彩雾飘飘,有一个女真人上前,将杨柳枝用手一摆,那没头的龙,悲悲啼啼,径往西北而去。
……那龙径到阴司地狱具告不题。观音将泾河龙王赶走之后,泾河龙王便到地府告状去了,并很快被十殿冥王安排投胎。期间并没有机会再次扰乱唐太宗,但唐太宗并没有得到安宁,每日夜里都会有邪崇找上门来,无奈只能让尉迟恭和秦叔宝充当门神站岗。即便如此,他身体却每况愈下,不久便与世长辞了。那到底是谁每夜扰乱唐太宗,并让他有机会去地府走一圈呢?毫无疑问是观音菩萨,因为只有她是该事件的利益相关者。
她之所以赶走泾河龙王自己亲自上阵,就是担心泾河龙王达不到让唐太宗游地府的目的,还是自己亲自参与来的更稳妥一些。综上所述,结合袁守诚的活动范围、兴趣爱好以及在全书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他的真实身份其实就是观音菩萨。整个故事中,袁守诚摆摊算挂、泾河龙王被斩、太宗游地府都是观音菩萨一首策划并实施的。对此,书中还有暗示,当唐太宗游览地府结束准备还阳时,那尾标志性的金色鲤鱼又出现了:马行如箭,早到了渭水河边,只见那水面上有一对金色鲤鱼在河里翻波跳斗。
道家和道教是一回事吗?二者的区别在哪呢?
学术界很长一段时间认为,老子、庄子为道家,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老子和庄子学派,老子和庄子没有直接的传授关系。老子或庄子从未自称为道家,只有儒自称为儒家,墨自称为墨家。到汉代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才第一次提出道家名称,这反映了汉朝政治统一后,道家思想界也走向了统一。汉初道家是吸收了儒、墨、阴阳、名、法各家思想的长处而创立的新体系,与先秦老子、庄子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