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芳为朱安婆媳记的账朱安和俞芳谈过几次心里话,给俞芳留下较深的印象。一次,朱安告诉俞芳,鲁迅搬离八道湾11号的时候,曾问自己是留在八道湾的房子里,还是回绍兴娘家,如果回娘家,鲁迅会按月寄给生活费。朱安想了一下说:八道湾我不能住,因为你搬出去,娘娘(指婆婆鲁瑞)迟早也跟你过去,我独个跟着叔婶侄儿侄女过算什么?再说婶婶是日本人(指周作人和周建人的日本妻子),话都听不懂,日子不好过啊。
绍兴娘家我也不愿去。再说你搬到砖塔胡同,总要有人替你做饭、洗衣、缝补、扫地啊,这些我能做,我要和你搬过去。就这样,朱安跟着鲁迅到了砖塔胡同的家。鲁迅和许广平定居上海后,给母亲鲁瑞寄来照片并报知这个消息。鲁瑞自然很高兴,在场的俞芳偷眼看朱安,发现她并没有不愉快的表情。有一天,俞芳和朱安私下谈起这件事儿,朱安平静地说,我早就想到了。
俞芳问:“那你以后怎么办啊?”朱安了激动,她说:“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的。”说到这里,朱安心情是悲凉凄楚的,她打了一个堪称经典的比喻,说:“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
”可见,朱安对鲁迅是彻底死心了。鲁迅买下西三条21号的房子后,朱安也跟着搬了过去,并且在这里度过了她生命中最后的23年。当时,一位名叫荆有麟的青年作家和鲁迅来往较多。鲁迅家的老妈子曾向荆有麟的妻子讲过鲁迅“夫妇”在这里的生活状态:大先生与太太每天只有三句话,早晨太太喊先生吃饭,先生答应一声“哼”;中午太太喊先生吃饭,先生又是“哼”;晚上先生睡觉迟,太太睡觉早,太太总要问,门关不关?这时节,先生才有一句话,“关”或者“不关”。
朱安在下西三条21号院子里的照片1944年,朱安由于生活极度困窘,听从周作人的建议,准备出售鲁迅留在西三条21号的遗物和藏书,上海文化界人士委托唐弢、刘哲民前往北平解释劝阻,在北平照顾鲁迅家属的宋琳带着两人去见朱安。当宋琳说明来意后,朱安先是一言不发,过了一会儿激动地说:“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这样的话,让人听来何其凄楚!(三)鲁迅:只好陪着做一世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既然这样,鲁迅为什么不离婚呢?实际上,鲁迅的一些朋友和学生都劝他和朱安离婚,让朱安回娘家,负担她的生活费,不要和她一起做封建婚姻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