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鲁迅后来在北京工作后,就把全家都接到了北京,承担起了长子照顾整个家族的任务,对于朱安同样如此。在鲁迅的心目中,他接受母亲的安排,但是不接受朱安。后来鲁迅和许广平一起到了上海生活,但依然每个月给母亲和朱安寄生活费,并且让他们生活在自己购买的北京四合院里。在鲁迅死后的前几年里,许广平靠鲁迅的稿费收入过着不错的日子,周老太太和朱安的生活费还有着落。
抗战爆发后,鲁迅的稿费就变得非常低,周老太太和朱安不得不依靠周作人的资助生活。1943年周老太太去世,朱安就拒绝了周作人的资助,许广平那边也没有给什么钱,朱安又没有什么生活技能,只能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后来朱安准备卖掉鲁迅的一些藏书来维持生存,登在报上的广告被许广平看到了,她马上派人过来表示反对,最终也只好作罢。
二许广平出生于广东的名门望族,她的祖父许应骙是慈禧太后的干儿子,她的堂兄许崇智曾担任粤军的总司令,参与了创办黄埔军校。她还是香港演员许绍雄的姑姑,家中的名人不计其数。这样的名门望族家庭自然不会接受她和鲁迅先生之间的爱情,何况年少时家中早已定了娃娃亲。当许广平的初恋情人去世后,她慢慢就喜欢上了鲁迅。甚至我们可以说在这一段爱情里,许广平比鲁迅更加勇敢,鲁迅一直不敢接受这段爱情,觉得自己不配有新式爱情。
在周老太太面前,鲁迅不敢解除和朱安的婚约,自然也没有办法娶许广平进门。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人就只能是同居关系。但对他们来说爱才是最重要的,那张婚约只不过是一张纸。从1927年起,两人就在上海同居了。也正是徐广平陪伴鲁迅走完了最后的十年,还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周海婴。许广平一直承担起了鲁迅生活和工作的助手,默默的成就了他的伟大。
在鲁迅去世的时候,有很多人自发来悼念鲁迅,就连南京的蒋委员长也不例外。甚至鲁迅在上海的工作也是南京政府安排的,每月大概有200块大洋的收入。因此鲁迅和蒋委员的关系也并不像现在所传说的那么差,当然你也不会有多好,因为鲁迅在批评面前是从来不看人的。鲁迅去世后,许广平主要靠鲁迅的稿费和自己的文章来维持生活。
日本人占领上海后,把她关进了监狱,备受折磨,后来被鲁迅的好友内山先生保释了出来。三1947年,孤苦无依的朱安在北京去世了。她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埋葬在鲁迅的身边,但最终也没能如愿。她被埋葬在北京西直门外的保福寺,只有一个坟丘,没有墓碑。1968年,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中,许广平受到了冲击,诱发心脏病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