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学校注重的不是规模,而是地位和档次,后来的科举制度中,生员入学也称“入泮”。辟(bi,去声)雍:《礼记·王制》:“天子曰辟雍”,所谓“辟”,汉班固在《白虎通·辟雍》的解释:“辟者,璧也。”它象征着天圆地方,又有流水环绕,意喻为阴阳拱合、教化流行。辟雍是在诸侯之上的、最高层的皇家子弟学校,是最高学府。
古代有哪些国家是一夫一妻制的?
中国古代自夏朝开始,大多数王朝,无论是法律规定,还是宗法制度,多数时候是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商朝时期,曾有短暂出现一夫一妻制,这可能和当时黄河泛滥,从贵族到百姓都要经常搬家的缘故,夫妻同心才能生活下去。有人据此得出结论,说商是清王朝灭亡以前,中国历史上唯一实行“一夫一妻”朝代。其实,一夫一妻,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伏羲和女娲时期。
这两位创世神,本来是兄妹,从汉墓留存的画作显示,伏羲和女娲都是人面蛇身,两人因为人类灭绝才结合在一起,这是迄今最早记载的一夫一妻制图像。西周在残暴商纣之后,正式确立了礼乐制度。妻妾制度作为礼乐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西周开始往后延续了2000多年。西周时代讲究的“礼”,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制度、夫权、王权,确保等级制度,巩固王权。
《礼记》和《周礼》明确规定,王后立六宫,三夫人等八十一御妻。此后的宗族制度要求,除了唯一的正妻之外,男人想要纳妾也不是想娶就能娶,这要求男人除了必要的经济基础,还得在正妻没有生儿子的前提下,年满二十岁才可以纳妾,不同朝代,纳妾管理松紧程度不一,但是大规模纳妾基本要在15世纪的明朝中后期以后,这和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市民阶层开始抬头有关。
为什么中国古代国家名字都是一个字的?
在中国四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建国开朝、兴亡更替,出现过很多不同的名称,如夏、商、周等等,这些名称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号。按照惯例,统治者在建立一个国家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确立国号,国号的政治标志意义非同寻常。中国历史悠久绵长,随着朝代的更替,国号也在不断地变换,但变来变去,国号大部分都是一个字,这是为什么呢?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朝换代,统治者对“国家”的概念并不强,他们脑海中最大的观念就是“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是典型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