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英格兰共济会联合总会的会长仍是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堂弟肯特公爵爱德华,而他的父亲也曾在1939年-1942年期间担任总会长。事实上共济会不仅没法像传说中那样控制支配世界,甚至共济总会连共济会内部都无法实现完全的控制,在历史上共济会内部不止一次发生分裂:1826年墨西哥内战中交战的双方就是共济会苏格兰礼仪派掌握的保守党和共济会约克礼仪派掌握的自由党。
在英国苏格兰共济会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企图,而英格兰共济会则拥护汉诺威王室和辉格党。1753年英格兰共济会分裂我为古典派和近代派,双方的对立一直持续到1813年。英国殖民北美时大量共济会成员涌入北美。英国本土的共济会分裂后北美的共济会也发生了分裂。北美独立战争期间共济会古典派支持了独立战争,这也是”北美独立战争是共济会发动的,美国是世上第一个共济会国家“这种说法的最初由来。
在美国开国元勋中的确有一部分共济会成员,可实际上在签署《独立宣言》的56名北美殖民地代表中只有9人是共济会员,美国宪法的39名签署者中只有13人是共济会员。由此可见在美国的开国元勋中共济会员并不占多数。1721年共济会传入法国。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丹东等著名人物均为共济会成员。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共济会法国总会的会长奥尔良公爵投票赞成判处国王路易十六死刑。
在伏尔泰的影响下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加入了共济会。在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就有关于共济会在俄国获得的细致描述。应当说共济会的影响力是不容低估的:共济会成员中除了诞生过已提到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腓特烈大帝、亚历山大一世等人之外从华盛顿到小布什的历任美国总统中有19人是共济会员,拉美独立运动中的玻利瓦尔、圣马丁、杜桑卢维杜尔等人也均为共济会成员。
然而影响力不等同于控制力——尽管共济会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不容低估的影响力,但它并不能控制支配全世界。事实上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这一群知名共济会成员也各自有着不同的理念:诞生了19名共济会员总统的美国秉承的门罗主义外交原则将拉美各国视为自家后院,然而秉承民族主义原则的拉美独立运动领导人玻利瓦尔、圣马丁等人也是共济会员,由此可见共济会内部从来也不是铁板一块。
那种所谓共济会通过控制各国政界、商界要人进而控制全世界的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各国政界、商界要人首先考虑的是各自的国家利益、商业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共济会员身份。事实上说共济会能控制世界就像是说梵蒂冈教宗能控制全世界天主教徒一样——这显然是把影响力和控制力两个概念搞混淆了。不可否认共济会的确可能对各国的政治、商业政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要说完全支配整个世界就属于危言耸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