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小桌摆放遗像,签X牌位,点着白蜡烛,并用一瓦盆作烧纸盆,同时杀一只鸡,叫“引路鸡”(白颜色的,男的杀公鸡,女的宰母鸡),拔毛后放一大盘中供奉,再燃过人亡后第一道纸钱。之后由儿子们在大门外向着坟地的方向烧第二道纸,哭声要大,让村里人都知道,这家有丧事了,赶过来帮忙。当地人还有说法,此时不哭,后代会生下yB。
请总管丧主要赶紧找一位有阅历和经验的本家过来,在我们这里叫“总管”。丧主全权委托总管,整个丧葬大事小事都由他安排,负责处理所遇到的应急事情。再由总管的两个副手,各执其事,有条不紊安排接下来的流程。着孝孝布为白色,儿子剃头,戴斜角孝帽,帽订麻匹,谓之为“披麻”,腰束茼绳拖地,谓之为“拦腰绳”,布鞋用白布罩住但要空白脚后跟(以示还有长辈在世);儿媳披发束头,束腰绳。
女儿戴斜角孝帽着孝衫,系麻丝。侄辈戴平角孝帽,孙辈戴“柿花”孝帽并在帽前缝一小块红布。其他一伴带平角孝幅,区别辈份看孝帽吊下白布条的长短。当地是“生分孝”,即“五服”内自备孝帽(服)等,丧主家负责外戚。报丧由总管征询丧主,统计七姑八姨等人数,拿着准备好的“孝”,安排专人分头登门去告知,向每一位亲戚通知丧礼之日(一般第五天出殡,笫四天便是)吊孝当外家人(指逝者为男性)、娘家人(指逝者为女性)接到了报丧的讯息,几乎是与报丧人接踵而至。
到了丧家,祭拜并提出对葬礼的起码要求。若满足不了,丧礼之日,有他们专场发言,会让丧主下不了台面。入殓外家人,娘家人吊孝之后,便按照xx先生的意思,即时辰,将棺材放一旁,先在底部撒一层石灰,按北斗七星的形状放入七枚铜钱或硬币,谓之“垫背”。再把棉褥铺于棺底,将逝者缓缓放入棺内,捋顺衣裤,并盖上苫脸的白纸,即“苫脸纸”。
儿女等奉香叩拜。守灵守灵基本上是五天,孝子们在灵位或棺旁,昼夜守候,不可睡觉。除了上厕所,守灵人基本不再出灵堂(有事可以找人替换)。守灵是至亲们聚在一起,陪逝者最后一程。是悼念逝者,表达缅怀之意的一种方式,非常慎重。哭丧入殓的同时,灵堂外会搭建简易的棚子。摆放小桌,上置五谷粮食、蜡烛,也会将棺木前的X牌、遗像及纸盆移到此处。
X牌周围铺着麦秸,子女亲友双膝长跪于其上,面向着X牌。俯首扶着丧棍(柳木做的,缠着白纸条)。一切准备停当,此时灵堂前的孝子们一定要哭出声来,不可啜泣。酒席一般都是逝者离世后第四日,很少有在第二日(三日下葬),已有请好的大厨做好了饭菜。乡邻亲友送上了份子钱,是平(晚)辈的也有人递上了平角浅型的孝帽,叫“海孝”,再分批分次去灵堂前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