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女娲的第二项功绩是补天。女娲的神话传说实际上出现的较晚,是秦汉以后才开始慢慢流行起来的,和伏羲、盘古的传说一样,是受到苗、壮等南方少数民族对自己来历的传说影响演化而来的,”意思是问女娲的身体是谁创造出来的,早在《楚辞·天问》中就已经出现了关于女娲的记载了。
1、中国古神话有盘古开天地,还有女娲造人,那女娲是从哪来的?
距今8300年至1万年前左右,在陕西西安蓝田县境内,有一个古老的部族,后人尊称为“华胥古国”。“黄帝游华胥国,此国神仙国也,”说的是黄帝做梦游“华胥国”!8300年前,华胥部族诞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母系社会最后一位女首领“华胥氏”。说到这里,您可能会问:“这和女娲有关系吗”?先别急,故事得慢慢讲!由于当地生存环境有一段时间比较不佳,华胥部族的人们有一部分迁到了河南、山西等地,
而此时年轻“华胥氏”则带领大部分族人向西迁移,进入到甘肃境内。其一支居于华亭(今甘肃庆阳华池县),本人的一支居于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逐渐形成新的“聚落”,当地的土著氏族与迁来之族和睦相处,并加入其部落,尊奉华胥氏为首领。她们在生产、生活中,逐步摸索,发明了彩陶器,而华胥氏本人在安定好族人之后,由于思念在陕西的故地,又带领一部分族人返回到蓝田境内!在返回以后,又重新建造了梦幻中的“华胥古国”。
经过多年后,为了视察远在甘肃的族人,此时已经怀孕的“华胥氏”又踏上了甘肃的路程,在到达甘肃以后,生下了中华历史上父系社会的第一位男首领“伏羲氏”!这便是华胥为何既居华胥之渚,又生伏羲于成纪的原因。再后华胥怀孕又生“女娲氏”,而伏羲、女娲长大后又建立了自己的部族。在此后伏羲、女娲氏族东迁,此时的华胥己年迈,遂安居于华胥之渚(西安蓝田),去世后葬于此,先民埋葬并祭祀,
2、女娲和元始天尊是什么关系?有哪些神话典故?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重要女神。早在《楚辞·天问》中就已经出现了关于女娲的记载了:“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问女娲的身体是谁创造出来的,《山海经·大荒西经》也提到了女娲的名字:“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楚辞》和《大荒西经》皆成书于战国时代,所以可知女娲最晚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了,
我们都知道女娲有两项非常伟大的功绩,第一项是造人。根据《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说女娲用黄土创造了人类,又说女娲使男女互相婚配,故女娲也被当成婚姻之神。【女娲】女娲的第二项功绩是补天,根据《淮南子·览冥训》说上古的时候天崩地裂,大地上有些地方着起大火,有些地方发大洪水,凶禽猛兽趁机出来吃人,女娲炼五色石补青天,砍了巨鳌的四肢来支撑天空,杀死了兴风作浪的黑龙,用芦灰止住了洪水。
元始天尊最早出现在东晋道士葛洪所撰的《枕中书》里,叫做元始天王,实际上是盘古的别称,“昔二仪未分,瞑涬鸿濛,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盘古】盘古是神话里最早出现的神灵,所以称号里带了“元始”两个字,这其中还带有一层哲学含义。道教继承道家思想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道生成的,并且受道的支配,
这个元始天尊就是道的人格化身。《太玄真一本际经》云:“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三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元始天尊是三清之首,也是道教的最高神灵。值得注意的是,盘古最早见诸记载是在三国时代徐整所撰的《三五历纪》,本来并非道教的神仙,后来才被道教所吸收,变成了元始天尊的,
3、女娲有什么故事?
《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从女,咼声,”这个字有在锅边烹饪食物的女人的意思,我认为这可能是我们的祖先对于母系氏族时期残存的记忆,应该指的是那些掌握食物分配权的母系氏族族长,同时母系氏族时期,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比较符合女娲捏土造人,却没有出现父亲形象的神化传说,这就像人们小时候问父母自己是哪来的,父母总是拿捡来的来搪塞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