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覃姓,还有许多广西姓氏的家谱说他们的祖先来自山东,也多是不可信的。此山东非彼山东,白马县是如今河南的滑县,山东是指崤山以东,不是山东省,从现在的考古能得出的结论,国内的族群只有越人集团与山东没关系,他们是古东夷集团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发源于长江下游两岸,剩下的几大集团包括吴、楚、三苗均来源于古东夷集团。
1、山东姓氏的起源是哪里,如今都在哪里,有没有比较特色仪式传承?
山东省文化底蕴丰富,历来注重家谱的续写,比如“孔”姓家谱;《孔子世家谱》用于记录孔子家族繁衍和传承历史,谱中主要记录了自孔子以降2500多年间,孔子后裔的辈分、名号、居所、迁徙、任职、子嗣等部分或全部情况。《孔子世家谱》是世界上连续传承时间最悠久,记录最完整,资料最详谨,内容最广泛的家族谱牒,其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其中记录了自孔子曾祖父孔防叔至西汉司马迁同时期的孔子子孙十几代的传承关系,正式的孔子世家谱是宋代的元丰谱,
从汉代到唐,因为孔子后裔的封爵、世袭、祭祀(孔子后裔也担任商宗庙的祭祀)等传承,孔子家谱的修订一直由当时的朝廷来严格完成,但是只记录嫡长承袭者一脉。当时,孔子后裔人丁并不兴旺,且居于曲阜,少有外迁,到了宋代,孔子后裔全族正式有谱,始在民间兴起,但只有手抄本。宋元丰甲子年间(公元1084年),孔子第46代孙孔宗翰,当时官居朝议大夫,创修孔氏家谱,始为刊印,
到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有孔裔孔弘颙重修付梓。并定为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大修以甲子为期,小修以甲午为期,然而这个规定并没有严格执行,明天启年间重修一次,清顺治十年未及甲子又重修,之后康熙、乾隆两甲子均重修,民国时期历7年1937年修成一次,最近的重修历时10年2009年修成。1937年民国版《孔子世家谱》共四集,收录孔子后裔56余万人,
2、山东是什么姓氏的发源地?
实际上我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但不能具体的去回答。因为立即会引来一大帮网络喷子的恶意挑衅,我国第一个有正史记载的第一个政权不是夏代,是少昊金天氏。金天氏在山东曲阜设百鸟为官,颛顼帝辅佐其为政,后少昊传位于颛顼,定都濮阳。炎帝部族长期生活在东海岸边,精卫填海写的就是炎帝的女儿,还有不服炎帝领导的蚩尤部族,其祖源地在山东济宁,济宁还是太昊伏羲的封地,国号为任。
他们共同构成了古东夷集团,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古东夷集团派生出来的姓氏,包括少昊、颛顼、炎帝、太昊的后人其祖源地均为山东,从现在的考古能得出的结论,国内的族群只有越人集团与山东没关系,他们是古东夷集团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发源于长江下游两岸,剩下的几大集团包括吴、楚、三苗均来源于古东夷集团。以楚人为例,楚人是周初才被改封到淮河南岸,在商代以前作为伯夷的后人长期生活在鲁西南的楚丘,就在今天名闻天下的大曹县的东部与商人为邻,
但我们的祖先又从山东不断的迁徙,以我们太原王氏为例,我们是少昊金天氏的嫡系周人的嫡系,历史上从曲阜迁于鲁西,再迁于陕西,又迁于洛阳。在东周时太子晋被废为庶人,迁居山西,其后人又回到陕西,就是秦末著名的大将王翦,秦灭,避祸于琅琊,今山东青岛,后又迁于太原,成了著名的太原王氏。武则天时又避祸于山东,所以说到今天真不好说,太原王氏到底是哪里人,
3、广西有哪些姓氏是从山东流传过来的?
据广西公安厅统计数据,广西一共有2000多种姓氏,这些姓氏大多来自外地移民和戍守军队,其中确定来自山东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一、蒙姓:唐武德四年(621年),山东青州人蒙朝安、蒙朝泰、蒙朝怀兄弟随大军南征平蛮,立下战功,唐朝皇帝敕封三兄弟为太尉、将军,后来奉旨扎营在横州(今南宁市辖的县级横州市),并定居于蒙村,后逐渐繁衍开来。
如今蒙姓子孙分派于广西各地,全区蒙姓人口约55万,在广西百家姓中排第27位,二、宁姓:据钦州市浦北县宁氏族人2000年编著的《宁氏族志》,岭南宁氏家族的先祖宁逵,原籍山东临淄(今淄博市),在南朝梁武帝时先到现今的玉林、贵港一带任定州刺史,南朝陈宣帝时转到安州(今钦州)任刺史。宁逵以仁爱并且足智多谋著称,在当时为广西众蛮之长,后人还继承酋帅(土官)的职位,世袭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