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1、端午节门上插柳枝有何寓意?
端午节门上插柳技有什么寓意?好像没有这个说法。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2、“柳”在古诗文中通常有什么寓意?
柳树,只有春天才会让人浮想联翩的植物。暮春之时,苏轼先看到就是柳树斜斜地摇摆,才阔步登上超然台,触景生情,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我这里不再把柳看作是一种唤醒春天的植物,此时此刻,看到这道问题,多多少少让我想起了一位柳性的女人,她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是在爱恨之中随风飘舞的。
《柳氏传》,唐代传奇小说,许尧佐所作,收入《太平广记》之中,这个悲欢离合故事发生于安史之乱,以及随后的藩镇割据。寒士韩翊(一作韩翃)素有诗名,爱上了好友李生的美妾柳氏,看两人情投意合,李生便成全了二人,随后,安史之乱迫使柳氏剪发毁形,寄身于佛寺之中,以求躲避战乱。而此时的韩翊也寄人篱下,待叛乱平息后,韩翊使人潜寻柳氏,并寄以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观此文后感激涕零,赋诗以回,期冀与韩郎早日团聚。谁曾料到,柳氏又被蕃将沙吒利劫去,聚合的希望再次破灭,一日,柳氏偶遇韩翊,便偷偷派遣奴婢将其处境告诉于韩,韩翊在虞候许俊的帮助下,以一封亲笔书信,送至沙吒利宅,营救出柳氏,两人终究团圆。睹物思人,章台柳的故事也由此所盛传开来,只不过常人喻为可任人攀折之枝,一个古代女性的悲惨遭遇今人叹息和鸣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