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宿是观测日月五星的坐标,二十八宿的确定是古代长期观测的结果,所观测的区域是黄道及赤道。徐茂公、魏征、秦琼、尉迟恭等,是历史上出名的贤臣良将,李世明、刘秀更是历史著名的贤德皇帝,因为是神祇临凡转世,故而都是以人类形态存在的,但是本体却未必一定是人,拿金翅大鹏为例,听名字也知道是飞禽,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比如二十八星宿。
1、古人说的二十八宿指的是什么?有什么用?
古代以恒星为背景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二十八宿就是恒星。二十八宿的“宿”是指“星宿”,“星宿”不是指一颗星,是古代把一个区域内若干颗星用假想联系起来,然后贯以一个特别的名称,比如“角宿”、“房宿”等等,二十八宿是观测日月五星的坐标,二十八宿的确定是古代长期观测的结果,所观测的区域是黄道及赤道。首先观测者以自己为球心,假想一个无限长半径的球即“天球”,
太阳沿着自己的轨道运行,地球一边沿着自己的轨道运行一边围着太阳公转。从运动中的地球看太阳,太阳在天球上的投影也形成了一个轨道,这就是“黄道”,而地球在运行中投影于天球也形成了一个轨道就是“赤道”。二十八宿就是黄道和赤道附近的恒星,古人进行了星空分区,把黄道赤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二十八的区域,就是“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按东、北、西、南四个方位又分成四组:东方苍龙七宿,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下图元代二十八宿雕塑,同时古人又认为“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也就是说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域联系起来。
春秋战国时代开始把地上的区域对应天上的星宿,如《淮南子》里角亢对郑,氐房心对宋,尾箕对燕,斗牛对越,女对吴,虚危对齐,室壁对卫,奎娄对鲁,胃昴毕对魏,觜参对赵,井鬼对秦,柳星张对周,翼轸对楚。另外《史记》里也有一份星宿和地上区域的对应,这个和《淮南子》不同,《史记*天官书》中的记载是:角亢氐对兖州,房心对豫州,尾箕对幽州,斗对江湖,牛女对扬州,虚危对青州,室壁对并州,奎娄胃对徐州,昴毕对冀州,觜参对益州,井鬼对雍州,柳星张地三河,翼轸对荆州。
2、天上的星宿下凡,都是帝王将相,为啥到了西游记里全都成了妖精呢?
这就是典型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在人类眼中,通常神是高高在上的,而妖多是阴险害人的,其实有时神与妖只是一线之间。通常来讲,我们习惯把修炼得道的人称之为“仙”,把修炼得道的其他物种称之为“妖”,而“神”严格意义上来讲,是隶属于天庭编制,受到册封的“仙”或“妖”,相当于一个职位,所以说无论是仙、妖还是人,只要得到天庭或者说玉帝的认可,都可以册封成神。
下面我们就通过《西游记》《封神演义》《东汉演义》《说唐全传》等文学作品,来分析解释一下题主提出的问题,带有神话色彩的战争类小说战争类古典小说中,基本多少都带有神话色彩,比如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里的南华老仙、左慈、于吉以及关羽显圣。要说直接对应,并大量运用天神转世这一说法的,以《东汉演义》和《说唐全传》最多,
《东汉》中,紫微临凡转世刘秀,二十八星宿临凡转世云台二十八将,一统天下,推翻王莽;《说唐》中除了紫微、二十八星宿外,更有大鹏、雷祖、哪吒、青龙、白虎等诸多神祇下界,或保真主,或乱天下。徐茂公、魏征、秦琼、尉迟恭等,是历史上出名的贤臣良将,李世明、刘秀更是历史著名的贤德皇帝,因为是神祇临凡转世,故而都是以人类形态存在的,但是本体却未必一定是人,拿金翅大鹏为例,听名字也知道是飞禽,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比如二十八星宿,
《封神演义》中诸神的由来《封神演义》中最出名的就是封神榜,一切都是围绕他展开的,阐教和截教更是展开两次大战,结果是号称“万仙来朝”的截教彻底被打散。这些榜上有名的仙家最后被封神,而截教以有教无类著称,其中多数为非人类形态修炼得道,故而,这些原本的仙,后来的神,本体本就不是人类,也就是说,在之后天庭三百六十五路正神中,有很多是异类得道后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