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才子秦少游写了一首词,他死后,为什么有人说他是提前为自己写的一首挽词。秦观在处州的时候写了一首《好事近》,其中有“醉卧古藤阴下,杳不知南北,花圈上的挽联是用来缅怀亡者,所以写挽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规矩,诗者,吾之心声也,事物变态,皆能写就,而况昧昧休咎之征,安知其不形见于此哉。
1、父亲去世怎么写挽联?
楹联文化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过年有春联,结婚有喜联,做寿有寿联,丧葬有挽联。不同的情景有不同的撰联要求,在各种楹联撰写中,挽联最为考究,不但要写出对死者的哀思,还要符合白事的情景要求。在我们老家乌蒙山农村,有为白事操办的专业人士,他们被称为“端公”,是乡村传统丧葬文化的传承者和继承人,他们为逝者超度亡灵做道场,也是农村楹联撰写的高手。
这些人书法功底深厚,《笠翁对韵》倒背如流,在村里担负着婚丧嫁娶时撰写楹联的任务,四十多年前,村里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去世,主家灵堂大门上的挽联写的是“雨中梅花含珠泪,雪里松柏尽素帷”。那时并不十分理解这幅挽联的意思,后来,自己读书多了,就知道这幅挽联描写了一个农村办白事的情景,上联把披着白布的女儿们比喻成雨中的梅花,下联把穿着孝衣的儿子们比喻成雪里的松柏。
写出了白事现场,孝子们穿着一片洁白和因痛失亲人痛哭流涕的情景,前几年回老家,偶遇同学父亲去世,我去参加了葬礼。灵堂的大门上写的着“严父归天一点丹心何日了,孝子跪地两行珠泪几时休”的挽联,办白事的端公为什么为主家写出这样一副挽联呢?原来,我同学的父亲是为自儿子建房采石时,被滚落的石头砸中去世的。这幅对联写出了父亲为儿子操心却未了却心愿,所以说“一点丹心何日了”,
而儿子呢!却因为父亲的去世而感到深深的自责而长跪不起,痛哭不止。这幅挽联让人读后深感凄凉,实际上,农村专业的“端公”,都有写挽联的专业工具书,《笠翁对韵》人人必备,而本行业传承的挽联也很多,只要掌握了对联的基本要求,和所应场景,大多能写出对仗工整的挽联。下面就摘录几副常见挽联为大家参考,挽父亲深恩未报惭为子;隐憾难消忝作人。
守孝不知红日落;思父常望白鹤飞,慎终不忘先父志;追远常存孝子心。挽母亲莫报春晖伤寸草;空余血泪泣萱花,慈竹当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不留香。无路庭前重见母;有时梦里一呼儿,挽父母通用联深恩未报惭为子;饮泣难消欲断肠。以上文字,只是个人心得和感触,若有不妥之处,请朋友批评指正,欢迎大家留言评论,以供不才学习借鉴。
2、风流才子秦少游写了一首词,他死后,为什么有人说他是提前为自己写的一首挽词?
问题:风流才子秦少游写了一首词,他死后,为什么有人说他是提前为自己写的一首挽词?前言在秦观去世以后,黄庭坚曾经写过一首绝句: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病起荆江亭即事》第1、3句说的是陈师道,2、4句说的是秦少游,黄庭坚另有一首绝句也提到了秦观: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
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寄贺方回》古藤州正是秦少游去世的地方。一、秦少游的谶语据惠洪《冷斋夜话》记载:秦少游在处州,梦中作长短句曰:‘山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挂空碧,醉卧古藤阴下,杳不知南北。’后南迁久之,北归,逗留于藤州,遂终于瘴江之上光华亭,
时方醉起,以玉盂汲泉欲饮,笑视之而化。”(《苕溪渔隐丛话》引)绍圣初(1094年),新党人士章惇、蔡京上台,苏轼、秦观等人因元祐党籍纷纷被贬,秦观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秦观在处州的时候写了一首《好事近》,其中有“醉卧古藤阴下,杳不知南北。“结果几年以后,秦观从雷州北归经过藤州时,真得在这里去世,
因此被人认为这首词是一种谶语。二、历史上的诗谶谶chèn,表示将来能应验的预言、预兆,古人很喜欢在诗中寻找这样的句子,这有点像算命先生,总是能够证明自己提前预知的话,文人们一生不知道写过多少诗文,后人从中找到几句说成是预言预兆,于是就出现了诗谶,最有名的诗谶故事有“金谷二十四友中”石崇和潘岳的经历,金谷二十四友个个都是名士:闻鸡起舞的刘琨、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还有闻鸡起舞的刘琨、引起洛阳纸贵的左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