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为先天八卦、中天八卦、后天八卦。“八卦”分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之分,八卦演变成gossip今天,八卦还有另外一个含义,伏羲根据“河图”“洛书”画成八卦伏羲画八卦于卦台山,后来甘肃天水和河南还有伏羲画卦台,八卦源于《易经》,《易经》认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综相错,生生不息以生万物。
1、六十四卦为什么那样排序呢?
介绍一本书,从中可以找到答案。这本书就是《周易正义》,它也是《五经正义》之一;刚开始叫做《周易义赞》也叫做,《周易注疏》、《周易兼义》;这本书一共为十卷,前后参与撰修者,除孔颖达外,还有马嘉运、赵乾叶、苏德融等。孔颖达以为汉代以来注《易》诸家中,“唯魏世王辅嗣(王弼)之注,独冠古今;所以用采王弼、韩康伯的《周易注》,并逐句加以疏解;,这本书就专门有一卷说明六十四卦的排序问题,
下面摘录第一段。[疏]正义曰:《序卦》者,文王既繇六十四卦,分为上下二篇,其先后之次,其理不见,故孔子就上下二《经》,各序其相次之义,故谓之《序卦》焉。其周氏就《序卦》以六门往摄,第一天道门,第二人事门,第三相因门,第四相反门,第五相须门,第六相病门,如《乾》之次《坤》、《泰》之次《否》等,是天道运数门也。
如《讼》必有《师》,《师》必有《比》等,是人事门也,如因《小畜》生《履》,因《履》故通等,是相因门也。如《遁》极反《壮》,动竟归止等,是相反门也,如《大有》须《谦》,《蒙》稚待养等,是相须也。如《贲》尽致《剥》,进极致伤等,是相病门也,韩康伯云:“《序卦》之所明,非《易》之缊也。盖因卦之次,讬象以明义,
”不取深缊之义,故云“非《易》之缊”,故以取其人理也。今验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覆者,表里视之,遂成两卦,《屯》、《蒙》、《需》、《讼》、《师》、《比》之类是也。变者,反覆唯成一卦,则变以对之,《乾》、《坤》、《坎》、《离》、《大过》、《颐》《中孚》、《小过》之类是也,且圣人本定先后,若元用孔子《序卦》之意,则不应非覆即变,然则康伯所云“因卦之次,讬象以明义”,盖不虚矣。
2、为什么四象生八卦,而不是六卦?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是生四象,四象是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是构成“八卦”的最基本元素。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不仅仅局限于气温,时间,方位,还包括天,地,日,月,山,泽,雷,雨等世界万象。于是,就在‘四象‘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变化,衍生出八种不同的图形,以表示世界万物,人间百态,
3、为什么“八卦”是表示绯闻的意思?
八卦:乾qián、坤kūn、震zhèn、巽xùn、坎kǎn、离lí、艮gèn、兑duì。亦称经卦、单卦、三爻卦、小成之卦,由阳爻“—”、阴爻“--”排列而成,是由三个爻自下而上排列而成的记号,有的人亦用汉字“三求平未,斗非半米”来记八卦符号。将两个单卦上下组合,即为六十四卦中的一卦,称重卦,八卦是易学体系的基础,先秦易学主要是“三易”即夏代的连山(连山易)、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后世人们熟悉的是周易,它分为易经和易传。
八卦代表了早期中国的哲学思想,除了占卜、风水之外,影响涉及中医、武术、音乐、数学等方面,先天八卦图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太极和无极代表中国传统信仰(儒,道)的终极本体“道”,八卦的类型:分为先天八卦、中天八卦、后天八卦。八卦的阴阳:乾、震、坎、艮为四阳卦,坤、巽、离、兑为四阴卦八卦的五行:只论后天五行:乾、兑为金,坤、艮为土,震、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
八卦配九宫:有先天配法、后天配法、太乙配法。八卦像八只无形的大口袋《易传》作者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每卦又象征多种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en应为第三声)代表山,兑代表泽,“乾”、“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