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干旱的池塘下满水之后,大概一年半载就会有鱼,但是人也没有往里面投放鱼仔。既然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何干涸几年的池塘或者陆间水坑,甚至是远离江河湖海的内陆山上也会存在活生生的鱼儿呢,当下大雨了,涨大水的时候,水源中的鱼也会进入到池塘里。
1、干涸池塘挖鱼是真的吗?为什么?
干涸池塘挖鱼是真的吗?为什么?我们平时都说鱼离不开水、什么鱼水之情之类的话,这已充分说明水对鱼的重要性,也就是说鱼要生活在有水的环境中才能活下去,但有一部分品种的鱼在离开水体之后还是可以活一段时间的,只是在这些鱼的种类较少,那么再来看一下你所说的干涸池塘里面挖出鱼来是不是真的?对于这一问题踏火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有一些干涸的地鱼塘确实可以挖出鱼来,世界上最耐干旱的鱼应数沙漠鱼,这种鱼可以在沙漠中有水源的地方生存,水源干涸之后躲进泥沙中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不吃不喝也没事,当再次遇到雨水时照样能活。
但这种鱼离我们很遥远,再来说一下离我们近的鱼类,在我们日常中比较常见的泥鳅、黄鳝、鲶鱼类的鱼,如果塘中的水干涸之后,这些鱼会钻入泥中,只要泥中保持一定的湿度鱼都不会有事,泥里面的鱼可以很好地活下来,另外这一类鱼只要泥足够深,当表面的泥湿度不够时则会自己往湿润的地方钻,因此这些鱼可以长期在干涸的鱼塘中活下来。
另外鲫鱼、鲤鱼、黑鱼(乌鳢)之类的品种则可以短时间在没有水的干塘中生存,特别是黑鱼当鱼塘里的水干涸之后同样可以钻入泥中存活,虽然没有鲶鱼、黄鳝这些生命力强,但是只要塘泥中的湿度足够,也照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存活下来,综上,干涸的池塘只要塘泥里的湿度适宜,一些耐低氧、生命力强的鱼是完全可以成活下来的,因此干涸的鱼塘挖鱼也是有可能的。
2、为什么大海永不干涸?
大海永不干涸,就象伟大的祖国,拥有广袤的疆土,容纳无数高山大壤,无数长河溪流,无数辽阔草原森林牧场,无数辽野田亩旷,无数高楼大厦,无数欢声笑脸庞,无数动听歌舞荡,祖国繁荣昌盛,万众一心浩浩荡荡,就象大海永不干涸。大海的永不干涸,是因为它,拥有辽阔的海疆,容纳无数的流入,还有无数江河大流的日夜加众,还有无数的时时雨雪霜雹不停的补充,
3、为什么干旱的池塘下满水之后,大概一年半载就会有鱼,但是人也没有往里面投放鱼仔?
为什么干旱的池塘下满水之后,大概一年半载就会有鱼,但是人也没有往里面投放鱼仔?农夫的大姑父家,把家门口的一块空地,找挖机挖了一口鱼塘。本来是打算在里面养点鱼,补贴一下家用的,可是挖好以后,却因为一些事情而外出打工了,所以这口鱼塘就一直没管。但是前两年回来了,却发现鱼塘里有不少的鱼,在过年的时候,把鱼塘的水放干以后,把大鱼、小鱼全部捞上来以后,过了一下称,足足有两百多斤鱼。
你们说神不神奇呢?这些鱼都是哪里来的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姑父家的这口鱼塘中的水源是来自上流的一个水库,每当到了下雨的时候,河流中的水位就会上涨,而在这些水中就有很多的小鱼苗,同时还有一些鱼卵。当水流入到鱼塘里面以后,它们其中一些就留在了鱼塘里面了,鱼的生命能力是很强的,只要遇到合适的环境就能生长。
而鱼卵到了一定的环境,也能自然孵化成为小鱼,因为鱼和绝大多数的动物不一样,只要孵化出来以后,就不需要鱼妈妈照顾了,自己也能正常生长。而干旱的鱼塘在下雨以后,储水了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原先鱼塘中的鱼所产的鱼卵就会混合在泥巴中,即便是水塘干涸了,但是也不会影响到鱼卵。在民间有着“千年的草籽,晚年的鱼籽”的说法,虽然有点夸张,
但是鱼卵在泥巴中还是能活上很长一段时间的。而且这个既然是鱼塘,那自然就会有水源,当下大雨了,涨大水的时候,水源中的鱼也会进入到池塘里,在鱼小的时候可能不易被人发现,而经过一年半载鱼就长大了,自然而然就容易被人发现了,农夫村里有一口鱼塘,以前有人承包搞养殖。自从村里大量人员外出打工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承包鱼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