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六,家家门前洒红绿,还有就是猫狗啰啰洗把澡,这里指的是农村人把孩子比喻小猫小狗是好抚养没病没灾,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茁壮成长,六月初六这天孩子一定要洗澡洗头。在农村农历的六月初六是个很重要的日子,今天我就讲讲六月六在我这边是一个什么讲究,和大家交流学习一下。
1、农历六月初六具体是什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吗?
六月六,看谷绣。这是中原一带的农谚,如果地里未种夏收农作物(麦子,油菜等),便可种置春谷(春天播种的谷子),到了阴历六月初六,就可以看到地里谷苗可以吐穗了,当农民看到地里的谷苗吐穗时就看到了丰收的希望,心情格外兴奋!总想庆祝庆祝!便把这一天定为一个欢乐节日,也没有另外起节日的名字,俗称“六月六”。到了六月六,家家要改善生活,做些好吃的,全家欢庆那即将到来的秋收!吃什么呢?还有一个谚语:六月六,吃羊肉,
即到了六月初六这一天都要买羊肉吃。越到天热的日子越容易受凉,人们怕热,伏天爱吃冷食凉菜,受凉后胃难受,吃些羊肉暖暖胃很有必要,所以人们便将六月初六定为一个吃羊肉的节日,另有一说是六月六以前的羊肉不好吃,羊膻气太重,六月初六开始羊肉好吃了,即定为“六月六,吃羊肉”。记得小时候,由于生活条件差,不过节是不会吃白面和肉的,平时吃都吃不饱,以致天天盼过节,过节吃好饭!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也没有整天盼过节吃好的了,
2、六月初六到,农村俗语“六月六,家家晒红绿”是啥意思?你晒了吗?
所谓“六月六,家家晒红绿”,其意思是说在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如果天气好,那就要在这一天把家中的衣服、被子都拿出来晒一晒。而读书人则会把家里的书籍全部也搬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这样才能避免发霉或者是生虫子,在有些地方也说成是“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不怕虫咬不怕蛀”等等。为何六月初六晒衣服、被子呢?想起小时候,我们这里对这个习俗还是比较重视的,每年到了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如果是大晴天,那家庭妇女们就会比较忙碌的,不仅要把过冬穿的棉衣、棉被都拿出来晾晒,而且还会把家中一些稻谷、豆子、花生等农作物也摊放在房顶晒一晒,
据说这一天晒过的衣服、被子会一整年不发霉。其实这个是有道理的,在南方这个时候梅雨时节基本结束了,而马上就要进入伏天了,这个时节的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所以经过晾晒以后这些衣服、被子上的水分晒干了,自然也就不发霉了,因为到处是花花绿绿的,所以就有了“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有些勤劳的女人还会在这一天特意给小孩子洗澡,说一整个夏季不长痱子,
或者是自己洗头,谓之“六月六,洗个头,一夏头发不生垢”。对于读书人来说,农历六月初六还被尊称为“晒书节”,对于这种习俗的起源,在民间的一种说法是唐代的高僧唐三藏从西天取佛经回国的时候,过海时因为经文被海水浸湿了,所以在六月初六这天把它拿出来晒干了,于是这一天就成为了一个吉利的日子。以前我们村里有个老教师,他家的书也特别多,每年就会选择在六月初六这天晒书,以防虫蛀,
3、今天六月初六,俗语“六月六日雨,四十五天暴”,今年会闹旱吗?
过去农村有句俗语:六月初六,家家门前洒红绿,还有就是猫狗啰啰洗把澡,这里指的是农村人把孩子比喻小猫小狗是好抚养没病没灾,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茁壮成长,六月初六这天孩子一定要洗澡洗头。过去农村人六月初六,这要是大晴天,家家户户门前多用一扇长木梯俩边放二张长板登,把木梯放在长登上,搭好架之后木梯上就会洒被面冬天穿的衣服全部拿出来洒伏,条件好的人家门前洒伏的衣裳就多也全是新的,而条件差的人家门口洒的衣裳被子就是旧的,
生产队队长这一天还比较开恩,家庭妇女下午出工的时候可以晚一个小时到田间劳动。我家那时有几条好看的绸缎被面,一条是我家大阿姨的女儿也是我的表姐是做知青下放到盐城买的带回家送给我家的是草绿色的,还有一条是母亲五十岁大阿姨送了一条大红绸缎被面还放了一个寿字,这是我认为这是世上最好看的绸缎被面,虽然过去巳经有四十六年可今天回忆起大阿姨来为母亲过五十岁生日那种浓浓的姐妹情深,仿佛就是还是在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