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我认为应该从几个阶段来诠释。第一为古代人,我们不能准确去定义古代人的标准,但可以根据历史的书籍和一些史记的记载,甚至可以参考中国历朝皇帝的寿命来作某种定义,那个时代人的寿命应该是活到40一50岁为高寿了,但是不排除少数70岁左右的寿星,那个时代真是人生70古来稀。
1、人活到多少岁不算短寿?多少岁以上算长寿?
人究竟活多少岁才算长寿?这个话题我认为应该从几个阶段来诠释。第一为古代人,我们不能准确去定义古代人的标准,但可以根据历史的书籍和一些史记的记载,甚至可以参考中国历朝皇帝的寿命来作某种定义,那个时代人的寿命应该是活到40一50岁为高寿了,但是不排除少数70岁左右的寿星,那个时代真是人生70古来稀。第二为现代人,以中国解放70周年为例,刚解放初期,人均寿命也是不到50岁,
随着国家各方面的进步,改变,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达76岁左右,女性已近80岁,更有百岁寿星无数,已不再是世上没有百岁人的年代了。短短70年,人均寿命提高了近30年左右,第三为未来人,当然未来是一个未知数。但随着科技,生活,医疗,环保,保健等等的大幅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在一百岁左右不是天方夜谭的事,未来可期,
2、人一般活到多少岁就算值了?
今年春节前的一天,到市殡仪馆吊唁同事的父亲,殡仪馆大门处的公告栏有丧者的信息,当日丧者最年长者90岁、最年轻者45岁,还有2名50+的,让人息嘘不已,真应了那句老话:黄泉路上无老少。我们这儿,把80岁以上老人的丧事称之为“喜丧”,老人出殡的时候,尽管儿孙众大,但大多没有眼泪,只在举行仪式时干哭一阵,少了些许悲哀,多了些仪式感。
遇见年轻的逝者,尽管戴孝者少,但是丧主往往痛哭流涕,那份悲痛与不舍,让帮忙的人也跟着心情沉重,要说原因,大概是人逝世前后,年轻者要比年长者对亲人带来的生活反差更大所致。人这一辈子,把儿女养大,为长辈养老送终,这是人生的基本任务,除此之外吃喝玩又是个人生活质量的标志,少了这些,总让人心有不甘。再说说我母亲,我母亲去世时64岁,去世前我母亲说,能再让她活十年,看着孙辈上大学,就心满意足了,
老人的心愿未完成,放谁谁也不甘。据媒体报道,我国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中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3.64岁,中国女性平均寿命为79.43岁,当前,国民生活质量、健康指数已大为改善,对老年人来说只要身体健康、生活有保障,年龄都不是个事,而对于晚辈来讲,家有一老尤如一宝,也是越长寿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