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水 > 风水知识 > 风水问答 >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有哪些特殊的习俗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有哪些特殊的习俗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03 08:20:16 编辑:运气知识 手机版

有哪些少数民族特有的习俗,在全国流行开来。小的时候一到过年就特别的开心,有好东西吃、好看的衣服穿、走亲戚串门,拿压岁钱,活动一般是有两个村庄共同举办的,两村的代表队伍在广场上举行芦笙歌比赛,活动开始后,村庄的观众,伴随着音乐载歌载舞,尽情的享受过年带来的快乐。

1、少数民族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风俗习惯呢?

少数民族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风俗习惯呢

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已是定论。其实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少数民族”与我们一起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存在一直被忽视,被遗忘,仅在我家乡近千平方公里的地域,就生活着几支有着独特传统风俗的族群。如木雅人、水田人、尔苏人,这里向大家简介一下鲜为知的“少数民族”一一尔苏人。尔苏人仅生活在四川甘洛县与石棉县境内,人口三万,

当地汉人称之为西番,自称“尔苏”(白色的意思)。这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与图形文字,解放后在民族划分时被遗漏,尔苏人尴尬地在多民族的大家庭里生活了几十年,直到1994年才被划分为藏族,尔苏人并不认同自己是藏族的一个分支,他们的历史一直是个谜,“我们祖先的故事是不能对外讲述的,讲了就会被追杀”,想了解他们的历史只能得到这样的回答。

因此有“学者”猜测他们是西夏人的后代,又有“学者”联想到三星堆,尔苏人究竟从哪里来已无法考究。尔苏人的传统节日是环山鸡节,环山鸡节没有固定日子,每年八月中旬开始,以他们独有的方式,拜祭山神、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靠近汉人的村落姓汉姓,讲汉话,靠近藏族的村落信仰藏传佛教,尔苏人险遭同化。

2、少数民族怎样过年的?有哪些特殊的习俗?

少数民族怎样过年的有哪些特殊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节日,每当春节来临时,在外工作的人们都会停下忙碌的工作,高高兴兴的回家过年,小的时候一到过年就特别的开心,有好东西吃、好看的衣服穿、走亲戚串门,拿压岁钱。我们这边因为靠海,所以过年的时候家家都会自己做“鱼丸”吃,然后舞龙,自己做火把晚上爬山,每个地方的过年习俗都不一样,那么少数名族是什么过年的呢?藏族藏族的朋友是按他们自己的历法过年,藏族和汉族农历相差不远,一般是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

藏族过年的习俗是在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家家户户会把脏水往西边倒掉,寓意着这些脏东西跟太阳下山而消除,以表示辞旧迎新,万象更新,在除夕这天,他们会举行盛大又隆重的“跳神会”。大家穿上艳丽的服装,带上各种各样的面具,吹着海螺、敲着打鼓唢呐等乐器,然后载歌载舞,驱邪降福、辞旧迎新,等到晚上,大家吃着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

大年初一,妇女们回去河边或井边背“吉祥水”,背这水象征着吉祥如意,此时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己的红桌上摆上“竹素其玛”(类似汉族人的五谷丰登),一头装满麦粒,一头装满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点,寓意着五谷丰登。在春节期间,藏族人民也和汉族的人一样,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送哈达,年青人会聚在一起举行射击和赛马,

等黄昏时,大家围在一起跳起“锅庄、弦子舞”直到入夜。壮族壮族的春节跟汉族的时间是一样的,除夕晚上,他们会做好节日时所吃的饭称为“压年饭”,有部分的壮族地区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还有弄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等大年初一时,大家天没亮就起床,穿上新衣服,放鞭炮。妇女们到河边或井边“汲新水”,准备开始一年新的美好的生活,

布依族除夕夜布依族人们会在水塘边通宵守岁,一到天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的打水。如果谁能挑到第一担的水,那么她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满族满族分为“红、蓝、黄、白”四旗人。过年时,红旗人会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贴黄挂旗,蓝旗人贴蓝挂旗,白旗人贴白挂旗,贴在门上的这些挂旗颜色鲜艳亮丽、图案优美,象征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侗族侗族的同胞们在春节过年时,流行一种叫“打侗年”的群体活动,这种活动类似于汉族的“团拜”,但侗族的这个活动比团拜更热闹更激烈。活动一般是有两个村庄共同举办的,两村的代表队伍在广场上举行芦笙歌比赛,活动开始后,村庄的观众,伴随着音乐载歌载舞,尽情的享受过年带来的快乐,苗族苗家人把春节称为“客家年”,过年是每家每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祝丰收,祝愿来年风调雨顺、无扶风的。


文章TAG:风俗习俗少数民族习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最近更新

风水知识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