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知道后大怒,王宗被迫自杀。事后,王莽说“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说的是,我这孙子王宗本名为王会宗,依据制度(制作)改名为王宗,现在他犯下了大不敬之罪,所以恢复他王会宗的名字,以示惩罚。本来当时社会上虽然单字为主,但双字也很多,经过王莽这么一折腾,人们就基本不敢起双名了,于是单名成为绝对主流。
5、虽然刘备、曹操、孙权、关羽、张飞、赵云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都是单名,但三国时代也有“杀马特”非主流,敢于起双名。(诸葛、司马、皇甫、淳于、太史这种复姓不在其列)最出名的,当属诸葛亮喜爱的好同志之一郭攸之,郭攸之,字演长,南阳人。他有名有字,所以能够证明郭攸之同志是三国时代实打实的敢于起双名的非主流之一。
除此之外,曹魏大将田豫给自己的儿子也起了双名——田彭祖,彭祖是我国传说中的长寿之人,田豫起这么个名字估计是他儿子小时候得过大病,叫个彭祖,希望他能长命百岁。孙权的两个公主也是双名:大女儿孙鲁班,字大虎;小女儿孙鲁育,字小虎。还有存疑的,比如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承彦,我认为是字,而不是名,但史书并未记载其姓名,所以存疑。
三国人物都有字,初汉三杰有字吗?什么时候开始表字变得普遍的?
名是祖上给的,字是自己取的,号是他人封的。称谓人若用字,就是对他人最大的尊重和亲近。例如中共中央非正式文件时称谓毛泽东基本上都是“润之”。而刘邦在评说汉初三杰时,“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三国演义》中几乎所有人物的名字都是单个字,有没有两个字的人呢?
简单来说,有,而且很可能不在少数。因为《三国演义》的火爆,三国时期成为我国历史上最火的一个时期,也是因为这本小说,人们可以发现当时的一个人名现象,那就是很多人都是单字名,跟今天双字名为多的情况不同。《三国演义》虽是小说,却有其历史基础,书中背景和人物多取材于史籍,只有少数是虚构,书中的现象其实也反映了正史记载中的人名特点。
对于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说法,其中最流行的是王莽下令禁止取双字名。《汉书·王莽传上》载:莽念中国已平,唯四夷未有异,乃遣使者赍黄金、币、帛,重赂匈奴单于,使上书言:“闻中国讥二名,故名囊知牙斯今更名知,慕从圣制。”《汉书·王莽传下》载:莽曰:“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根据《王莽传》的记载,在汉平帝继位后不久,再度掌权的王莽下令禁止双字名,一大批人因此改名,包括匈奴单于囊知牙斯和王莽长孙王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