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这代有人认为应该是火字旁,为何汉王叫高煦?
这道问题很好,它包含了两个知识点,第一点是关于朱元璋子孙的取名规则,第二点则是关于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可以很明确的说,汉王朱高煦的名字并没有违背朱元璋定下的取名法则。朱高煦的"煦"字暗藏着"火"先来看一下朱元璋给子孙制定的取名法则是什么样的。按照朱元璋制定的取名法则,自朱元璋的孙子辈起,姓名都是三个字的,其中第一个字是姓氏,也就是朱,第二个字是字辈的字,而第三个字则必须遵循五行相生的原则。
朱元璋不仅制定的这样的取名法则,而且还提前给每一位儿子的后代制定了20个字辈。他给燕王朱棣家的子孙制定的前五个字辈是:高、瞻、祁、见、祐。按照上述的取名法则,燕王朱棣儿子辈的姓名的第二个字应该是"高"字,朱高煦姓名的第二个字是"高"字,这点是符合取名法则的。朱棣这一辈人的名字都是带木字旁的,按照五行木生火的原则,朱棣儿子辈的姓名中要有带火的字才可以。
朱棣其他儿子的名字中都有带火的字,而次子朱高煦的名字咋一看并没有带火的字,这又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涉及到汉字的一种造字方式:形声字。朱高煦的"煦"字是一个形声字,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复合而成的。就"煦"字而言,它的声旁是上半部分的"昫"字,形旁是下面的"灬",这个四点底就是"火"。所以朱高煦的名字中是有带火的,没有违背朱元璋制定的取名法则。
中医基础理论的五行,火(心)是怎么生土(脾)的,符合人的真实生理吗?
这个问题你可以去看一下,黄帝内经中的五运行大论第67章。这里面详细介绍了阴阳理论,五脏六腑的五行理论都有详细的介绍。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这一句话就涵盖了天地阴阳,人体生理。符不符合人的生理?现在的科学的研究,对人体的生理运作,还没有一个十足的认识,那你怎么说它符不符合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