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有福生六月,没福生腊月”,在古代民间认为农历六月份出生的人是有福气的,在腊月出生的人是没福气的,以后的运势也不好。“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在诸多俗语中是最具迷信色彩的话,意思是腊月出生的小孩子将来的命不好,腊死亡去的老人,哪怕风水葬得再好,也无福庇荫后人。
1、俗语说: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是什么意思?
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这是一种旧的观念在作怪的一种说法,因为在过去腊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穷人家就更难熬了,这时候吃的东西所剩无几,眼看就要过年了,吃的不饱,穿的不饱,这个时候出生的孩子命运是不会好的,天寒地冻也意味着他的一生都是悲凉的。如果一个人又在腊月里去世,过去全是土葬,人死后需要挖墓坑,没有炸药,既使有炸药也不能用炸药打墓,那时人可迷信了,只能用镐刨,用锹挖,一个墓坑十几个人要用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出殡就更难了,天冷路滑,坟离家远,如果路上再有上坡那就更不易了,把一个死去安葬需要多少人力财力。如今生活条件优越了,冬天外面冷风刺骨,屋内穿内衣都出汗,什么时候出生都好,都幸福美满,什么时候死人也都不是问题,生孩子要到市里妇产科接生,腊月出生和其它月没有区别。腊月里老人去世火化,也需要多少人了,只要有几台轿车就把老人发送出去了,大家看是不是这个理?,
2、农村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出生月份也有讲究?
农村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啥意思?出生月份也有讲究?您是几月生的?农历腊月马上就要到了,外出打工的人也开始准备回家过年了,一过了元旦,紧接着就是小寒和大寒,然后就是春节了,老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又叫“丑月”,是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份,是农历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俗称岁尾、腊冬、残冬、穷冬等等,
在古代“腊”是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的说法,也就是说,每年冬至过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这一天,君民要举行猎杀禽兽的祭祀活动来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老百姓过“腊月”最早是始于秦汉时期,到了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制定了新的历法。咱们知道古代的历法就是皇帝颁布的,具有权威性,这次制定的历法把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叫“腊日”,就是咱们现在的腊八节,今年的“腊八”和中国警察节赶在同一天了,都是在公历1月10日那一天,
在腊月古代人是有很多风俗和讲究的,特别是普通老百姓,在古代民间有“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的说法。怎么哪个月出生还和“生和死”还有关系了呢?我们来看看过去的人是怎么看的!在古代农村对于人的出生月份也就有很多看法的,在古代是农耕社会,老百姓主要以种地为生,平时很少有存粮,遇到灾年就容易饿死子,所以,出生在收获月份的人往往是被认为是有福的,以后的运势也会很好。
其实,咱们现在来看,这种说法多少还是有点迷信色彩,老话说,“有福生六月,没福生腊月”,在古代民间认为农历六月份出生的人是有福气的,在腊月出生的人是没福气的,以后的运势也不好。这句话其实没什么科学依据的,只是古代民间的一种看法,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就行,不用过多去解读,现代的人也没那么多的讲究了,
古代农民主要以种地为生,出去打工的人少,收成好坏受天气影响较大,靠天吃饭。当然,在古代也是有一些手艺人的,比如咱们常说的“九佬十八匠”,这些手艺人的生活相对种地收入能好一些,也是我们常说“吃百家饭”的,在古代的农村只能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而古代的说的六月份,就是我们现在阳历七月份左右。在古代中原地区这个月份已经开始收获了,并且,也开始为下季作物忙碌了,
也就是说,这个月份是收获的季节,有余粮,园子的菜也都能够吃了,生活方面相对轻松一些。老话也说,“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表明农历六月份是一个比较好生活的月份,更容易获得实物,这个月出生的婴儿就比较好养活,母亲有吃的,奶水多,孩子不易得病,老百姓认为这个月出生的人是比较有福气的,往后的运势也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