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知识 > 星座问答 > 中国古代有哪些名称,古代学校有哪些称谓

中国古代有哪些名称,古代学校有哪些称谓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9-17 03:47:20 编辑:运气知识 手机版

——《少年中国说》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得益于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别称有很多。”庠、序在古代并称为学校,也有解释为,氏的来源主要有爵号,如王、侯;有国号,如殷、夏、齐、鲁、周、楚、韩、赵、魏、吴等;有官职,如司徒、司马、司空、帅尉、师、史等;有居住地,如西门、南郭、南宫、柳下、百里等;有封地,如屈、解等;有职业,如陶、巫、商、贾等;有鲜明少数民族印迹的氏,如金、翦、萨、撒、慕容等。

1、古代学校有哪些称谓?

古代学校有哪些称谓

中国古代的学校,是按照礼制和规模来称谓的,分为塾、庠、序、泮宫、辟雍等,这些称谓,大抵是在上三代(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形成,并落定为礼制规范。塾:是形声字,“孰”通“熟”,意思为瓜果等作物成熟了,可以享用了;“土”指园地、地方;这两个意思合起来表示享用成熟瓜果的地方,古时,瓜果作物成熟后摘收回来,就堆放在宅门内两侧的走廊或堂屋里,是家人、族人们聚合尝鲜的地方。

但是这种地方一年中只会在特定的季节使用几次,平时大都空闲着,于是也就被兼做教书就读之所,西周时,这种规制已经被确定下来,成为家族设置的初级学校,也称为家塾或私塾。《礼记·学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塾的规模,按周礼的规定是“百里之内二十五家为闾,共同一巷,巷首有门,门边有塾。民在家之时,朝夕出入,恒就教于塾”(见《礼记·学记》郑玄注、孔颖达疏),

古时地广人稀,方圆百里之内以二十五户人家为单位,找一个大户人家的宅门内东西两侧的堂屋作教室,就是最基层的学校,叫做“塾”。想来这“塾”的规模也堪可观,如若是每户有四、五个学龄孩子(在非计划生育的年代很正常),那就是一百多学生呢,庠(xiáng阳平):也是个形声字,“广”字就跟房屋有关。根据《礼记·学记》的描述,“庠”是比“塾”规模和等级更大更高的学校,叫做“党有庠”,

所谓“党”,是五百家的居所,也称乡党,这样的规模,大概是二十个“塾”。在夏、商时期(距今4000~3000年前),庠就已经广泛存在了,可见中华教育体制之悠久,序:本意是指房屋的东西墙,引申为场所,也做为学校的别称。《周礼》记载:“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序”那时也是教习射箭的场所,其部分功能类似于今天的体校。

东汉大儒郑玄解释:“序,州党之学也,”庠、序在古代并称为学校,也有解释为:“殷曰庠,周曰序”(《孟子·滕文公上》),殷商时叫“庠”,周朝叫“序”,也有“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之说(《说文》)。总之,庠、序是比塾格制更高、规模更大的学校,泮(pan,去声)宫:是贵族子弟学校,大概贵到诸侯级别。《礼记·王制》:“诸侯曰泮宫”,所谓“泮水”,反映了当时的礼制,诸侯创办的学校建筑格局只能是三面环水,

这类学校注重的不是规模,而是地位和档次,后来的科举制度中,生员入学也称“入泮”。辟(bi,去声)雍:《礼记·王制》:“天子曰辟雍”,所谓“辟”,汉班固在《白虎通·辟雍》的解释:“辟者,璧也,”它象征着天圆地方,又有流水环绕,意喻为阴阳拱合、教化流行。辟雍是在诸侯之上的、最高层的皇家子弟学校,是最高学府,

2、历史上中国的别称有哪些?分别来源于什么?

历史上中国的别称有哪些分别来源于什么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少年中国说》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得益于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别称有很多:神州、华夏、八州、九州、海内......神州,“神州大地”应该是我们最常听的了,这里“神州”可不是指电脑品牌“神州电脑”哈,而是指代中国。“神州”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国名为赤县神州,

”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是后来慢慢的分成了赤县和神州两个词,这两者中神州使用的频率最高,电视剧里也经常是写神州大地,华夏,“夏”原本是国号夏朝的简称,“华”原来是国名。《史记.夏本纪》里提到:“禹封国号为夏,”,“华”字出自《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华夏二字现在也用得很广,华夏儿女常常用来指中国人。


文章TAG:古代称谓名称学校中国古代有哪些名称

最近更新

星座知识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