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养生,注意“一宜、二添、三防、四进”“一宜”。白露过后,天气转凉,此时,是养生的一个重要节点,“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白露时节,做好养生事宜,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可安度秋冬,白露时节,饮“白露茶”白露节气,是喝茶的好时节,解渴防燥又提神。
1、白露时节应该怎么注意养生?
1、注意营养,养肺润燥白露是整个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白天的气温仍可达三十多度,但夜晚仍会较凉,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为避免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应少吃或不吃鱼虾,如带鱼、螃蟹、虾等,2、夜晚睡卧不可贪凉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
2、白露后应该怎样养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展示了一幅白露节气的苍朦美,进入白露后,气温开始降低,一般在早晚的时候气候会比较凉,容易引发感冒的发生,或者是引起一些旧伤的复发,所以白露养生我们应该记住以下几个要点:1.调理饮食,润肺减燥白露是典型的秋季节气,气候特点就是“燥”,秋燥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人们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甚至引起燥咳,经久不愈。
所以此时饮食应以健脾、润肺、养肾为主,多吃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水果蔬菜,比如梨、香蕉、山楂、银耳、萝卜、南瓜、菠菜、豆制品等等,尽量少吃鱼、蟹、虾类、生冷和辛辣油腻的食物,2.秋吃早粥,调理脾胃白露节气,人容易出现脾胃虚弱、消化差的症状,抵抗力也有所下降。这个时节多吃点温热的、有补养作用的粥食,既能治秋凉,又能防秋燥,对健康大有裨益,
俗语说“秋粥宜人”,如银耳粥、莲米粥、芝麻粥、红枣粥、红薯粥、玉米粥、百合粥等,都是很不错的“白露粥”,不但易消化吸收,还能养阴润燥。另外,若口燥咽干、干咳痰少,除了多喝水之外,可用麦冬、菊花、沙参泡茶喝,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早睡早起,秋冻适度随着天气的转凉,天亮也越来越迟,因此起居也要顺应这种变化,尽量做到早睡早起,并且在起床后进行适当的活动,能够帮助肺气的宣发。
白露以后,天气时冷时热,“秋八月,乱穿衣”的现象非常突出,虽然民间流传“春捂秋冻”之说,讲究“秋冻”,但早晚温差较大,根据个人体质应该及时添衣加被,不要因“秋冻”过度而导致生病。特别是年老弱者和身体虚寒的人群,应随外界气温冷暖及时增减衣服,护好腹部、脚部和肩膀等关键部位,4.温水泡脚,补养肾气从白露开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有些人会出现手脚冰凉、畏寒、乏力等等症状,这些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
因此,这个时候更应该补肾气,晚上坚持用温水泡脚15到30分钟,水没过脚腕,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法,5.运动调养,动静结合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锻炼身体的好季节。运动项目因人而异并持之以恒,中青年人可以选择跑步、爬山、打球等运动量稍大的项目,老年人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等运动量适宜的项目,以汗出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
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结合。6.宁神定志,保持微笑白露时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容易出现低沉甚至抑郁的情绪,故应注意心理养生,保持愉悦的心情,中医认为,笑能宣发肺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所以,记得常常绽放笑脸哦,
3、秋季养生知多少?秋季是适合养生的季节,那如何养生呢?
“一叶落而知天下之秋也”,入秋后,天气愈发变凉,早晚温差很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秋邪入侵呢?调整起居秋天的作息规律要从夏天的晚睡早起改变成为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天地的变化来收敛阳气,早起使得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过,秋天特别讲究“春捂秋冻”,但是很多人是理解有误的,以为“秋冻”就是即使感到很冷了,也不需要加衣,需要冻一冻,实际上“秋冻”因人、因天变化而异酌情添减衣物,尤其是小孩喝老人,其生理功能差,抵抗力弱,在进入深秋时就要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