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一下,下面是60甲子排序,更为方便记忆的话,在上述熟练的基础上,就记它的“甲子符头”,也就是记他的司令官,如。x=3360*33 4=1980 4=1984甲子月天干戊年和癸年,干支历十一月,大雪到小寒的期间,就是甲子月,六十甲子本身就代表一种规律,论年则六十年一轮回,我们通常是从甲子开始纪时,如1924、1984、2044年都是甲子年。
1、为什么看史书时总是记不住年代?怎么记比较好?
个人觉得,事情从两方面来说,一是没有必要刻意去记,难道是为了考试?死记硬背除非是逼不得已。二是,假如是从业余兴趣爱好来说,则是循序渐进,比如是看某个历史人物的书还是某个历史朝代的书,那么时间范围是相应有首尾的,比如唐代还是清代,统共不到300年,重要皇帝还是重要事件,如此一段段来,时间都会逐渐精确,然后才方便记忆。
毕竟一般人不是为了编年,不会真的一一对应每一年,能够分清大体每个朝代每个皇帝的或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时间点以后,基本上对于记住一些重要时间已经七七八八了。然后再有需要的话,可以单独稍微加强一点特殊辅助强化一下,或者一般来说的确没有必要了,因为读史书,重要的是记忆人物和事情,相信没有谁会单纯为了记时间的吧,
2、什么是甲子?
甲子为干支之一,是中国古代循环记数的文字方法。但从古人古事看来,甲子却不仅是个数字,它被赋予了很多关联和意指,本人知识有限,说不清楚,网上查了一下资料,供参考,干支顺序为第1个。前一个是癸亥,后一个是乙丑,纳音为“海中金”。中国传统纪年干支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1年称“甲子年”,甲子年对应公历年计算公式:设年份为y,得x,60x 4=y例:x=3360*33 4=1980 4=1984甲子月天干戊年和癸年,干支历十一月,大雪到小寒的期间,就是甲子月。
3、六十甲子怎样才能有效记忆?
六十甲子记忆,大家可以试一下这样一个规律记忆,首先、记住“十天干”顺序规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记死了这个顺序。第二、记住“十二地支”顺序规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同样记死了这个顺序,第三、按上述的规律,顺序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在六十甲子顺序当中,天干和地支是:阴对阴,阳对阳,也就是上面的偶数对偶数,奇数对奇数。
比如:“天干”当中的甲、丙、戊,顺序排列是第1,3,5的位置,“地支”1、3、5的位置是:子、寅、辰,,那么这两个1、3、5,干支相合一起则为:甲子、丙寅、戊辰,它的这个规律偶数也样,如天干:乙、丁、己,它的顺序位置是2、4、6,在12地支:丑、卯、.巳,干支相合一起为:乙丑,丁卯、己巳。我们知道了这个规律以后,60甲子的记忆就比较好记了,
▲60甲子顺序表你就记住任意一对十天干、十二地支的干支相合后,它的左右邻居是谁就行就可以推算出60甲子顺序。如:按照阳对阳,阴对阴规律,任意起一对干支,如:丙寅,按照是十天顺序,丙的左右顺序摆列是:乙、丙、丁,地支寅左右顺序是:丑、寅,卯,这样一合并得出:乙丑、丙寅、丁卯,这样的规律,那么继续再往后排:丁后面是戊、己、庚、辛、壬、癸这六个顺序天干,那么卯后面的6个12地支分别是:辰、巳、午、未、申、酉这六个顺序地支,干地支合并后得出: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再往后排就是:壬、癸、甲、乙、丙、丁等,再把地支排上:申、酉、戌、亥、子、丑等,得出: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等。
大家可以练的试一下,只要死记住10天干12地支的排列顺序位置,任意取:阳对阳、阴对阴(或者说按照顺序,奇数对奇数,偶数对偶数)一对干支,找到左右邻居,按照顺序自然就出来了,我这再重复这么一遍,可以送推,也可以逆推,下面是60甲子的全部干支排列顺序:你可以在下面的这个顺序当中,试一试上面的方法是否特别有效记忆。
我们将“甲”作为一个开头,专业名称称为“甲子符头”,每个甲子旬中,共10对干支,共计六个甲旬,也就是有6个“司令”,各带了10个“警卫”,▲上述这个图里面如:甲子,它的下一位是甲寅旬,把“寅”在甲子下面标注了出来,乙丑下面把“卯”标出来,有助于大家的记忆。大家看一下,下面是60甲子排序,更为方便记忆的话,在上述熟练的基础上,就记它的“甲子符头”,也就是记他的司令官,如: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这6个司令官,记住了,“符头”以后,其他按着上面记忆的方法顺序往后排,这60甲子就全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