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为天干和地支的总称。西汉《太初历》为太岁纪年,还不是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年开始,岁首,干支纪年的农历与公历换算,有计算方法,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庭下令实施干支纪年。
1、干支纪年法是如何纪年的?有什么历史故事?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为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干支纪年法的纪年方法】为: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葵),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天干10个符号排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五轮构成60干支周而复始,60干支称为六十甲子,
2、干支纪年怎么算?
谢谢邀请。十天干:甲、乙、丙、、癸,十二地支:子、丑、寅、、亥。十天干,十二地支,按顺序数,奇数与奇数、偶数与偶数,组合成六十个干支、又称六十甲子:甲子、乙丑、丙寅、、癸亥,六十甲子,用于历法纪年。年、月、日、时,六十循环计算,关键是,确定一年之始的第一个甲子日的时辰。如同一条矢量直线,任意确定一个点,这个点为0为标准,0的左边为负数、右边为正数,
天文:太阳年,约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非整数。月亮朔望周期,约二十九天半,非整数,日,太阳日,以真太阳日为标准计算的时间叫真太阳时,日晷所表示的时间即真太阳时,非整数;平太日,钟表表示的时间,叫平太阳时,整数。古代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2小时,历法,历法年,必须取整数。干支纪年,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年开始,岁首,
西汉《太初历》为太岁纪年,还不是干支纪年法。但“日”已用干支计算,“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儋,其更以七年为太初元年”。即,孝武帝七年的十一月“冬至”这日的子时,为太初元年,子时,现代钟表夜里11时为子时,与现代标准12时为下一日不同。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庭下令实施干支纪年,天文,太阳年为非整数。
历法,历法年为非整数,农历虽为太阳历与月亮历合历,但总体上以太阳年制定的历法。平年十二个月三百五十四天,闰年十三个月三百八十三天,十九年七闰,平均一个太阳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故,农历又叫四分历。干支纪年的农历与公历换算,有计算方法,方法一:年干支序数=(农历年数—3)除60后的余数。方法二:年干数=(农历年数—3)除10的余数(即取个位数,0作10即癸),
3、什么是干支纪年法?它是怎么表示的?
谢谢邀答。中国古代纪年法,简单说就是按十个天干、十二地支排列组合计算,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相当于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十二个地支既是十二个时辰,又代表十二生肖,按照天干、地支顺序排列组合,即:由天干第一位的“甲“与地支的一位的“子“组成“甲子”年;再由天干的第二位的“乙”与地支的第二位的“丑”组成“乙丑”年,依此类推,一一对应,六十年刚好一个轮回,即“六十年一甲子”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