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是,秦昭王终能铲除魏冉的威胁,平息秦国的这一场分裂危机离不开客卿范雎的出谋划策,这使得秦昭王在危机过后的反思与总结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子楚最终在吕不韦的黑金运作下登上秦王的宝座,又反过来投桃报李,拜吕不韦为秦国丞相,这标志着失去了公族和外戚的竞争后,一家独大的游士客卿对秦国政治的影响力迅速增强,甚至已有能力改写秦国的高层权力格局。
1、秦始皇是怎么死的?
秦始皇当然是病死的。众所周知,秦始皇一生好大喜功,并做出了修万里长城、建阿房宫、焚书坑儒等震惊天下的大事,同时,他又一生放荡不羁,他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到外面游山玩水一番,从公元前220年,也就是秦始皇统一后的第二年开始,为了“示疆威,服海内”,秦始皇“修驰道、畅响游”,所到这处涉及天下,北到今天的秦皇岛,南到江浙、湖北、湖南地区,东到山东沿海,同时,还在邹峄山(在今山东邹城)、泰山、芝罘山、琅邪、会稽、碣石(在今河北昌黎)等地刻石表功。
特别是在泰山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封禅”活动,10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启了最后一次巡游,江东下,登会稽祭祀大禹,到达钱塘江,沿东海北上,到达山东半岛海边的琅琊,当来到平原津时,却发生了一件大事。秦始皇病倒了,群臣们万分着急,秦始皇却认为这是小事一桩,强打精神继续深入北国大地,涉济水,渡漯水,最后来到一个叫沙丘的地方。
这时的秦始皇已病入膏肓,随后,秦始皇的身体终究没能抵挡住“不测风云”的侵袭,来了个“死元知万事空”。从上来看,与其说秦始皇是病死的,不说秦始皇是“累死”,十年的出巡,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也消耗了秦始皇本人的体力和能力,特别是最后这次出巡,时间超过了一年,长年的奔波,风寒所染之下,就算是铁打的身子也难吃得消,更何况秦始皇的身子早已被“酒色”掏空了,
秦始皇死后,最宠爱的大臣赵高联合李斯为了把胡亥扶上皇帝宝座,对他的死采取秘不发丧的方式,沿途还买来大量鲍鱼放在车内,以掩盖秦始皇尸体腐烂的臭味,最后到了咸阳后,假传圣旨,令太子扶苏及大将军蒙恬自杀,终让胡亥登基,后来在赵高擅权之下,使得大秦王朝迅速被农民军推翻,秦始皇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会悔青肠子吧。,
2、路遥是怎么死的?
死是人最不能避免的事情。很多人认为路遥的死因是家族遗传肝病造成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潜在疾病,但通过保养和及时发现治疗就能延年益寿。路遥知道自己有病,1987年夏天吐血,去医院检查为肝硬化,可他不管,甚至隐瞒,他不肯搁笔,坚持写完《平凡的世界》。他是个精神狂,事业狂,文学狂,有篇文章说他,他对文学的痴迷到了不与人谈文学的地步。
他没有时间和人废话,他把时间全都给了读书和写作,有病不医,只能加重。饮食不规律就是雪上加霜,很多作家被香烟困扰,无法自拔,比如鲁迅,几乎嘴不离烟,手不离烟;路遥也是这样。其实路遥早有预感亦或是一种宿命,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就说过,二十多年相处的日子里,他(指杜鹏程)的人民性,他的自我折磨式的伟大劳动精神,都曾强烈地影响了我。
我曾默默地思考过他,默默地学习过他,现在,我也默默地感谢他。在创作气质和劳动态度方面,我和他有许多相似之处,当他晚年重病缠身的时候,我每次看见他,就不由想到了自己的未来。我感到,他现在的状况也就是我未来的写照,这是青壮年时拼命工作所导致的自然结果。但是,对某一种人来说,他一旦献身于某种事业,就不会顾及自己所付出的代价,
这是永远无悔的牺牲…92年病重,在延安住院,查出肝腹水,进传染科。最后诊断结果:1、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活动型伴腹水形成,2、肝右叶点状钙化灶,3、腹腔占位性病变未确定,在延安住院其间,他的老友曹谷溪每天去看望他,对他说,延安医院小,条件不好,劝他到大城市的医院看病。路遥长叹了一口气说,这种病放到哪里都是一样的治法,该有的药,延安都有;如果延安治不好,西安、北京、上海也都治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