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库房里取出一片龟甲来,然后怎么整。总之,龟甲要用于占卜,得先把龟杀掉,内脏掏空,预言完了,得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上龟甲,通过古人进一步研究计算,他们还总结掌握了二十四节气的圭表日影长度,到这时候,光滑平整的龟甲可以算做合格的占卜材料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二十四个小时,每小时有六十分钟,而每分钟有六十秒的时间制度来自西方,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计时工具。
1、古人是如何用龟甲进行占卜的?怎么解读卜甲卜骨?
甲骨文,材料既有龟甲,也有牛、鹿、马、猪、羊等兽骨。既然只问龟甲,兽骨我就不说了,要用龟甲占卜,先得有龟。商王朝怎样获得龟甲?当时北方不产龟,主要是靠南方长江流域的各诸侯方国进贡,不少卜辞是关于问南方有没有龟可进贡的,《尚书》、《诗经》、《竹书纪年》、《史记》都有南方贡龟的记载。有了龟,得杀龟,《周礼》有一句话,“取龟用秋时,攻龟用春时”,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攻龟是杀龟,也有人认为取龟才是杀龟,攻龟是在整治龟甲。
总之,龟甲要用于占卜,得先把龟杀掉,内脏掏空,龟甲是背甲和腹甲连在一起的,杀龟之后,需要锯开。龟前后脚之间的甲桥留在腹甲上,再把外缘锯掉,背甲从中脊锯成两半。龟甲上的胶质鳞片得刮掉,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也稍微磨一下,挫一下,打磨得圆润一点,留着正式时候用。到这时候,光滑平整的龟甲可以算做合格的占卜材料了,
好了,这一天,国君要打仗,得打个卦。到库房里取出一片龟甲来,然后怎么整?直接烧?错了,得先用锥子或凿子在龟甲上钻眼。少的几个,多的几十上百个,锥子扎的眼是圆形的,凿子凿的眼是椭圆形的。后来的学者经过研究,可以通过这些小孔的形状和位置判断这块甲骨上面的字大致是在商王朝的哪个时期刻的,很了不起,钻眼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龟甲变薄,灼烧的时候容易裂开。
怎么个灼烧法?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不是放在火上烤,而是用点燃的硬木枝去灼钻出的那些小孔,这样一灼,龟甲就伴随着“bobo”的声音而裂出一条条纹路了。这些纹路,就是占卜师孜孜以求的神的启示,根据它们的走向、长短、多少,占卜师对国家大事做出吉或凶的预言。预言完了,得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上龟甲,那叫卜辞。刻刀一般是青铜做成的,很容易就能刻上,
2、古人是怎么计算时间的,根据什么来判断时辰和年月的?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二十四个小时,每小时有六十分钟,而每分钟有六十秒的时间制度来自西方,可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计时工具。但是,在现在的时间制度传入我国之前,我们祖先们依靠的是怎样的时间体系来生活的呢?古时候,人们没有准确计量时间的工具,只能通过太阳升降来判断时间的早晚,正如古言所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百姓按照时辰判断时间,依照太阳的高度,如日上三竿,即太阳升起来离地已有三根竹竿那么高,一般对应现在早上的9-10点钟,用来形容时间不早了。人类最早使用计时仪器的原理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其中,圭表是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日晷是用来测量时间。二者统称为太阳钟,1、关于圭表通俗的说,就是垂直于地面立一根杆,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
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圭表通过测定正午的日影长度来定节令,定回归年或阳历年。通过古人进一步研究计算,他们还总结掌握了二十四节气的圭表日影长度,因此,圭表不但可以用来制定节令,而且还可以用来在历书中排出未来的阳历年以及二十四个二节令的日期,从而为指导广大劳动人民从事农事活动提供了重要依据。
圭表的出现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人类有了自己的计时工具,但其功能有限,完全可以确定的时刻只是正午时分,因此,古人在圭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制出计时功能更齐全的计时装置——日晷(guǐ)。2、关于日晷日晷,又称“日规”,意思是指太阳的影子,原理依然是通过光的投影来判断时刻,其由一根晷针和带有刻线的晷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