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五为什么叫“填仓节”呢。因为这天正是正月二十五,老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正月二十五,用细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内外打囤填仓,以示补仓,意喻填满粮仓,在民间有正月二十五打单囤,二月二打双囤和钱囤的习俗,正月二十五打囤,是源于河北省农村的习俗。
1、今天正月二十五你们那打囤吗?
我虽然身在河北,但却不是河北人,之前还真不了解打囤。看到这个问题,我也百科了一下,给大家分享,正月二十五打囤,是源于河北省农村的习俗。早晨或傍晚,用木棍敲打用苇席圈成的盛粮食的容器,象征着粮仓已清整好,准备着粮食源源不断地入囤,二十五早晨“崩囤”,所谓“崩囤”就是早晨起来放鞭炮。“崩囤”重点在于崩,寓意新的一年里收获的粮食把囤撑崩了,
农历腊月廿四或廿五,雷州半岛各地大搞清洁,俗称“打囤”或“扫囤”,家家户户进行室内大扫除,全力洒扫堂室、屋顶、墙壁、门窗等,以便干干净净地迎接新年。香炉也用茶水洗涤一次,并换过了炉灰,到了黄昏,本地农村沿旧例“送公(灶神)”。祭灶人(只能是男丁)到灶房,恭恭敬敬地上香,摆上二片黄糖和一些薄礼,这是雷州人相信灶王爷不贪厚礼,而黄糖是让灶王爷嘴甜点,多向玉帝说说这家人的好话,
2、正月二十五被称为“填仓节”,这个节日有什么寓意?
填仓节,要表达意思是填满谷仓,是仓王爷的生日。有很多传说,有的说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祭土地或祭磨神,众说纷纭,那么,填仓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有一种说,填仓其实是天窗,准确说是填天窗。还有传说女娲补天,即自然界发生了一场特大灾害,天塌地陷,猛禽恶兽都出来残害百姓,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又杀死恶兽猛禽,重立四极天柱,平整天地,
关于这个节日,还有这么一个传说,说的是在很久以前,北方连年大旱,颗粒无收,而此时朝廷却不管百姓死活,照样催税收捐,百姓无可奈何,因为这样,冻饿而死的人不计其数。这样的情况下,有个给皇家看粮仓的仓官,不忍父老乡亲的惨状,就自作主张,打开皇仓,把皇家的粮食全部分给了灾民,朝廷得知后,要派人拿他问罪,他放火烧了空粮仓,自己也投火而死。
因为这天正是正月二十五,老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正月二十五,用细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内外打囤填仓,以示补仓,意喻填满粮仓,清代鼎盛时期,北京东直门和朝阳门内曾建有很多粮仓,至今北京城仍留有禄米仓、海运仓、南新仓、北新仓等地名。但是,位于南新仓的皇粮仓遗址仍保留着600年前的原样,每逢正月廿五这天,粮仓及粮商们都要张灯结彩,设供致祭,焚香叩拜仓神韩信神像。
清韶公的《燕京旧俗志》云:“相传仓神为西汉开国元勋韩信,俗称之曰韩王爷,”韩信的第一任官职就是仓官,并曾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后来被民间奉为仓神。祭奠仓官是填仓节一项重要的习俗,如今,这个习俗我国北部农村地区人们保留完好,为了纪念仓官,每到这一天都要进行祭奠、纪念仪式,有的是用细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内外打囤添仓,有的是向仓官画像焚香、点灯。
我家乡的人们在天仓节夜晚,点灯烧香供奉天仓官,制作五谷丰登的各种面面食,并大声喊“天仓爷填仓来,粮食元宝填到咱家来”意在祈祷丰收,希望生活富裕,话说回来,这填仓节少说也得有千年历史,宋《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正月二十五,人家市羊彘肉,客至苦留,必竟而去,名曰填仓。”原来,这春节过完元宵节还不算彻底结束,得填完仓才是真的圆满,
3、正月二十五,你的家乡有“打囤”的习俗吗?
我家乡开封应该也是二月二打囤,用炉灰,从屋门划圈直到大门外,大约二十几个囤,大囤小囤连成串,予示当年庆丰收。还有多数人家,将五谷杂粮,稻谷,麦粒,等产品,适量放入囤內,口中念念有词,祷告,当年好收益,仪式结速后,当天不得清除,必须保留过夜,第二天,即二月初三,方可扫去,这样一年收益有望,给自家人一个好祝愿,好心情吧,开封地区是这样,与别处有什么不同,请网友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