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梨让枣,是家庭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墨,孟毋三迁,是环境影响。这个理念我是赞同的。一心为善,二心为恶!为什么?从《说文解字》字源学上解释,“恶”字是“心”里又有“亚”了,就是“心”里有“二”的意思,(一心为善,二心为恶)什么是“二”,“亚”字就是第二(比如现在的比赛排名:冠军,亚军,季军)。
恶的本质是什么?
一心为善,二心为恶!为什么?从《说文解字》字源学上解释,“恶”字是“心”里又有“亚”了,就是“心”里有“二”的意思,(一心为善,二心为恶)什么是“二”,“亚”字就是第二(比如现在的比赛排名:冠军,亚军,季军)。一心一意为专心(善心),三心二意唯丧良心(就是恶),善恶之行都有心来操纵,心性操纵不了的时候就是恶的现形,善到头终有好报,恶到头来有恶报,是铁定的因果规律。
“恶”的本质是心性的变质儒家童蒙养正篇《三字经》有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本性的善,在我们周遭环境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或善、或恶、或多、或少,总有变化的。佛教经典《华严经》:“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造,谓一切的物境,均由吾人的心念所感得,作恶行善,皆由心为主宰,善恶的报应,也就是由于心的主宰造业,所感得的业果。
善和恶的区别是什么?
我个人的理解,善与恶是相对的,相互的,也是孪生的。存在于个体之身,也存在于群体一众。它与生俱来,随生而去,存在于一念,显之于一刻,一时,一事,乃至成性成情,显之于一体,一生,一众。人天生于佛心,则大彻大悟,佛性皆有善念同生,仁义礼智皆存。人天生沾魔性,虽有佛念,也带恶念魔心,一念带佛,一念成魔,。一念之差,一念之想,一念之为,一念之别,佛说:心有善念,就是佛性。
屠刀放下,恶醒善生。回头是岸,苦海无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群体善念,会改变众行。群体恶行,会影响个心乃至众人。近朱者赤,近墨者墨,孟毋三迁,是环境影响。推梨让枣,是家庭氛围。还有社会发展存在着的审美标准,善恶之別。美丑之间,黑白之别。善与恶只有行为之别,没有本性之分,一念成恶,一念佛心。象一枚硬币的两面,双向合心。
我认为,修佛念佛之佛门之人,双手合一,合十一声:“阿弥陀佛”。将一念之差,合成佛念。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矛与盾,既统一又对立。我以为,这也就是善恶论。既要划清界限,区别对待。在现实生活中,又是相互转化的,受我会影响,随环境变化,个人好、恶态度心理取向程度,影响正确方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