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笔能写对位置,整个字的位置可以就对。当然,字除了写在格子正中,还可以写在格子下边框线上,和写在横线上是一个道理。再提醒下,字不要写太大把格子塞满,更不能出格,把握好每个字的大小,约为格子2/3~~4/5大小。其他七种字形的写法,和这种高僧打坐字形原理一样,都要在写之前先观察字形特征,再根据字形定首笔位置。
这个以字形定笔位的方法,适合有一点点写字基础的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逐渐培养起读字的观察力,最后可以达到脱格书写。如果大家有兴趣,再继续把另外七种字形一一分析出来。唐代书法大家孙过庭《书谱》中有段话:“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为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在这里,孙过庭重点指出首笔、首字的作用。
楷书起笔、运笔、收笔的要领是什么?
“楷书起笔、运笔、收笔的要领是什么呢?”楷书在笔法方面,笔画的确就是依靠起笔、运笔和收笔三个过程来完成的,纵观书法史上,经典的楷书佳作在笔法上基本上都是无懈可击的,而这些书家也无一不重视起笔、运笔和收笔三个步骤。楷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经过漫长的发展阶段,终于成熟以至于定型下来,我想要回答“楷书起笔、运笔、收笔的要领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就要分为三步:第一,我们先要搞清楚楷书在起笔运笔和收笔过程中总的要领是什么;第二,以欧阳询楷书为例,具体探讨楷书在起笔运笔收笔过程中的要领;第三,以颜真卿楷书为例,具体说明楷书起笔运笔收笔的要领。
第一,要先清楚楷书在起笔运笔收笔过程中总的要领是什么楷书的历史悠久,是书法史上影响巨大一直沿用至今的一种伟大的书体,自从被称为“正书之祖”的钟繇楷书开始,经过东晋王羲之的奠定,唐代各位书法家的努力探索,楷书在唐代达到了最高峰,以至于我们今天学习的楷书依然是唐楷。前面我们说了,楷书笔画的呼应不是通过牵丝映带来体现的,而是通过笔画与笔画内在的关系来呼应连接的,楷书的笔画在个体上是相互独立的,要求笔笔不了解,而且要求笔笔都要精致到位,不可出现懈怠的情况,否则就是楷法不精了。
楷书的重要元素就是笔法,而笔法则全部由起笔运笔和收笔三个过程来塑造,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笔画都是先起笔其次运笔最后收笔三个动作完成的,三者缺一不可。在楷书的起笔运笔和收笔过程中,需要清楚一些总的要领,来作为楷书行笔的指导。(1)笔画不可钩描楷书的笔画要求一笔到位,不可来回钩描,来回钩描就不是写字而是画字了,并且楷书的笔画要求是干净、利索,漂亮,不可拖泥带水,臃肿乏神,因此在楷书的起笔运笔收笔过程中第一个总的要领就是不能来回钩描,出现这种情况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学艺不精,对笔画的写法不精通,而是读帖不仔细,没有把要写得笔画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