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网络和计算机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四个字的名字经常给生活带来不便。比如我上大学的时候,当地给我上的大学要发函,因为是电脑打印的,所以就出了差错。当地给大学发去的函上,我的名字是“夏侯X”,而当我毕业后学校给当地发回来的函上写的是“侯XX”。结果,导致我户口无法在当地落下,最后到几千里外的学校又跑了一趟,开了个证明,这才解决。
一路上的开销暂且不论,时间上也白白浪费了一周。第三,复姓太容易出错。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夏侯的“侯”字中间是没有那一小竖的,但是很多人不注意就会写成“候”字。有一次我去银行办理银行卡,柜员给我填信息的时候,就写成了“夏候”,当时没发现,多年下来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后来手机的功能强大了,可以在手机上开通手机银行时出了问题,因为银行里的名字和我身份证上的名字不一致,所以不能手机转账,只能去营业厅取钱。
而且我到银行想把这个名字改过来,但是柜员忙了一个多小时,叫了好几个人来帮忙,最后也没改回来,没办法,我最终只好放弃了这家银行。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使得姓夏侯的人越来越少,据统计目前全国只有两万多人。我也算是到全国各地到处跑的人,但这么多年,除了我家亲戚之外,还没碰上过同姓的人。不过话也说回来,复姓的人本来就少。
历史上的曹操原姓是不是姓夏侯,有哪些依据呢?
曹操的家世历来有很多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第一、曹操父亲曹嵩是曹参之后说,曹操是西汉大功臣曹参的后人;(《三国志》)第二,曹操父亲曹嵩原名夏侯嵩,是夏侯家抱养说;第三,曹操父亲曹嵩是曹氏家族内部抱养说。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其祖父曹腾抱养的养子,曹腾是东汉末年的大宦官,自小入宫,根本没有后代。历史记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没有一个定论。
曹操墓地发现疑云?曹操是一代枭雄,后人多传说他阴险狡诈,死后设置了七十二疑冢,建设在各地,并在坟墓内布置了很多机关,不少盗墓人因此丧生,这些传说言之凿凿。根据《三国志》记载,公元220年曹操病故于洛阳,其灵柩被运送到邺城(现在河北临漳、河南安阳一带),葬于邺城西北西门豹祠以西的丘陵中(此地不长草木),没有封土建陵,丧事一切从简,陪葬的也非常少。
当时四乡八邻的名士在曹操下葬前后都亲自验看过曹操墓的陪葬,除了兵器之外,玉器、金银器等几乎没有,后世盗墓者也就没有心思去盗掘曹操的陵墓了,费力不讨好,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由此可见曹操的聪明之处。考古挖掘也证明了这一点。(曹操墓内部图,确实非常简陋)2009年在河南安阳安丰乡西高穴村挖掘了一个墓葬,最后证实是曹操的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