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古蜀国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的说法,给城市取名成都。蜀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新成都(天府新区)我觉得,成都的名字比很多城市的名称更好听,更朗朗上口。
1、成都为什么叫成都?
查阅了一些资料。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早在10000年以前成都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可以考察的历史也有4500年左右,著名的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都可以证明他悠久的历史,距今3000年前,成都很可能就已经是古蜀国的都邑了,而且这个独一的名字,就是“成都”。目前可见到的最早的成都地名是出现在战国晚期的出土文物上,四川荥经出土的铜矛,青川出土的铜戈都有茶“成都“的字样,
而最早的文献记载”成都“则是在西汉的《史记》和《蜀王本纪》中。自从得名“成都”,这座城市就再没更名过,这是我国所有大城市中的唯一记录,当然成都在历史上也有一些别称的出现,如“龟城”、“锦城”、“蓉城”,那“成都”之名是怎么来的呢?目前有很多种说法,最常见的是宋代《太平寰宇记》中:“成都县,汉旧县也。蜀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
”这种解释虽然是历史上最早的一种解释。但其正确与否还存在很大争议,因为存在套用古代帝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故事之嫌,这个故事里的成都并不指成都,而且按这种说法,很多大城市都可以称“成都”了,更重要的是,秦以前的古蜀国是有自己的文化语言体系的,他们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古人称“蜀左言”,与当时的中原“莫同书轨”,成都又怎会用中原人的语言来命名自己的都城呢,
比较可信的说法是“成都”出自古蜀人的语言,古蜀人是氐羌的后代,古氐羌语言中,地方、地区都被称为“都”,古籍中古蜀地名也有很多以“都”作为地名的,如邛都、新都、武都、徙都等,“成都”之都很有可能就是古蜀语言中“地方”的意思,而“成”古蜀语读音相当于现代汉语的“du”,而蜀族的“蜀”字古代也读如现代汉语的“du”音,所以成都之“成”很可能就是“蜀”,“成都”指的应该就是“蜀族人居住的地方”。
2、为什么成都郫县叫成都郫都区了?
成都市郫都区是成都最年轻的一个区,原为郫县,2016年底撤县改区,郫县撤县改区,标志着成都市二圈层各县全部成为了成都市市辖区,为成都中心城区扩大奠定了基础。郫县改区和成都其他县改区不同的是,郫县改区的同时,也更改了名称,由郫改为了郫都,郫县是成都唯一的单名县,撤县改区后,如果沿用原名的话,则为郫区。这种单名区,除了如攀枝花东区、西区类似的单名区以外,全国再没有其他单名区例子可循,
此外,如直接沿用郫区,也不符合大众一般的认知习惯。所以,郫县改区,顺带改名也就成为必然了,在改名这个问题上,有人简单粗暴的直接原郫县的基础上加区,又是县又是区,有些不伦不类。另外,呼声比较高的还有蜀都,郫城等,最终,为了保留“郫”这个字,也为了凸出郫地是古蜀故都的传承,折中改名为郫都,是为现郫都区的由来。
3、成都为什么叫蓉城?
蓉城,又叫芙蓉城,是成都的别称,这个名字与后蜀皇帝孟昶与其妃子“花蕊夫人”有极大关系。据史书记载,公元932年后蜀皇帝孟知祥病故,他将帝位传给儿子孟昶,这位后蜀皇帝在成都称帝32年,没有太突出的政绩,不过倒是个风流才子,创作出了历史上最早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为我国楹联文学做出了开天辟地的巨大贡献,
另外,作为一国之君,他在941年创作的24句96字《官缄》一文中,写下“尔俸尔禄,民膏民脂”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说明他心里还是装着老百姓的。以至孟昶投降北宋后,在从成都押送到北宋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的途中,万民拥道,成都百姓自发为他送行,许多百姓一路上痛哭恸绝,孟昶亦用手掩面,涕泪四下,老百姓从成都一直护送孟昶到了犍为县,达数百公里,场面十分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