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干脆公开了。因为人缘好,倒也無人去笑话他们,干部也没过问。五十年代,村上还有两个寡妇,也都四五十岁年龄了,有的大女儿已出嫁,小的孩子还小,都嫁给了两个光棍老头,白首偕老,生活很幸福。后来还有几个失偶的,同病相怜重组家庭的都非常恩爱和谐。特别有一个退休公务员与一个寡居女人结合的,老头死后那老太也有生活补贴金的。
45岁女人还能不能遇到真爱?
首先真爱不受年龄的限制,其次真爱是可遇不可求。男人和女人的爱情,是在时间和岁月的磨砺中,才能得到真爱。一厢情愿和一见钟情的爱,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红尘中,有多少人成为了你人生的过客,留下的仅仅是稍纵即逝的爱而已。只有那些一生一世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感情,才算是真正的真爱和幸福。爱不是喊出来的,是刻在骨子里的那个人,那个让你魂牵梦绕的爱!。
人到中年,遇到真爱是种怎样的体验?
提这个问题的人,够狠的。你让人到中年才遇到真爱,那就像给磨道的驴眼前挂了一根胡萝卜,让它感觉距离很近,实质上却怎么都吃不到嘴里。人到中年,早已褪去青年的青涩,不再是不管不顾的主,浑身上下散发着成熟的味道,学会了遇事掂量轻重。工作的重心也已经走过了谈情说爱,经过了为生活奔波,来到了在事业上拓展。这个阶段,经济上是实现了自由,不必再“从身上往下剥,跟嘴里往出掏”;可也是向上不能“啃老”,向下预备着“坑爹”,是家庭中的压力山大帝。
这个年龄段的人,当年在最曼妙的年龄里,大部分人没有感受卿卿我我的浪漫蒂克,常见的模式是经人介绍,走进婚姻,而后才开始恋爱。许多人刚感觉出双方不是怎么合拍,孩子已经在肚子里不呆了。于是开始漫长的修行,硬生生把七彩人生过成了墨白片。然而因为家族的绑捆、孩子的牵扯、道德的约束、社会的挤压,只能像黄米捞饭一样,过着看似挨得很近,实则互不粘挂的日子,是名符其实的“搭伙过日子”。
这个样子的中年人,在情爱方面,大都是心如枯井,有风也难以吹起一丝波纹。但是,真的要是让他在茫茫人海中收到了心跳频率相同的信号,那一定还会有一种“千年的铁树要开花,万年的枯木想发芽”的欣喜!那时的心里是复杂的。首先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惊喜和感激。老天虽然没有让他在最热烈的年代撞上美丽的南迦巴瓦峰,但总算在他无数次回眸仍只见云雾,正准备扭头离开时却在云开雾散、霞光万道中,真真切切的一睹了其芳容。
那怕只惊鸿一瞥,也定然会在心间掀起一阵波涛。无论如何,都会感谢上天的垂青,感谢真爱的降临。其次是“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遗憾和忧伤。不能在合适的年龄遇到合适的人,自然是难以消散的痛楚。如今,高山流水遇知音,却是一个是他人妇,一个是他人夫,只能相互倾慕思量;即便一方还是自由身,但只有琴在独奏,难有瑟的和鸣,恐怕最后也是“无语凝噎”。
然后是“无言独上西楼”的冷静和理性。中年人在社会上、人生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知道众口能铄金,懂得责任重如山。他们清楚:恋是一个人的权利,爱是两个人的火花,而婚姻是两个家族的整合。中年人肩上挑的,背上背的,往小了说,是家庭,是家族;往大了说,是国家,是民族。有人撒手,那就会有剜骨割肉,流泪流血。中年人心里要装的东西很多,没地方放置自己。
于是,满满的情意化作了脉脉的眼神,拥抱的冲动化作了平静的叮咛,相守的期盼化作了暗中的帮忙。见面满脸笑,转身泪汪汪。心里常牵挂,可又少说话。一生遇不上真爱,伤心。中年遇上了真爱,痛心。退,心有不甘;进,明枪暗箭,万千齐发。当然,要是两人都能冲破世俗的藩篱,舍弃原来的一切,牵手走进对方的生活,那也可能会留下一段传奇,成就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