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知识 > 星座问答 > 阴历初一有什么说法,这天有什么讲究

阴历初一有什么说法,这天有什么讲究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0 03:52:33 编辑:运气知识 手机版

另外,公报中预测今年夏季黄河流域中下游,海河流域,辽河流域,嫩江流域降水明显偏多,可能有较重汛情。以上,是气候中心近日发布的天气预测,农民朋友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多留意天气预报,做好防范措施。特别是,对于种植蔬菜的菜农,更应该注意天气走私。我们现在有科学的预报系统,能够事先做出预测。但是,在古代农民可没有这样的待遇,基本上是靠老天赏饭吃!不过有一点是一样的,天气的变化对农民来说是很重要的。

我们知道古代的技术和防范手段不发达,古代农民只能靠平时的经验来总结。今天给大家分享一句古代的农谚,“三月看三七,四月看初一”,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来看一下!“三月看三七,四月看初一”,这句农谚是古人针对农业生产和时节气候之间的关系进行的一句经验总结。这句谚语一看就知道是针对于北方地区的,拿到南方和东北可就不实用了。

并且,这里的三月和四月指的是农历三月份和四月份。这句农谚的前半句,说的是农历三月里要看三月初七、三月十七和三月二十七这三天。明天刚好是三月初七,我们来看看这几天有啥特殊的。我们细心的话就能发现,初七、十七、二十七都是每个月上中下三旬的后三天。其实,古人这么说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都知道古人种地是看二十四节气的,根据节气安排播种和收获的时间。

而这三个日子前一个节气是清明,后一个节气是谷雨,这两个节气是农民种地的大好时节,小麦、大蒜追肥浇水,这个时候下点雨还是比较好的。老话“春雨贵如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过有的地方这个时候也是不需要下雨的,比如,东北地区到了每年的公历4月下旬开始播种玉米和后期的大豆。如果,降雨比较多,加上东北的土壤黏性比较重,地里会存水,播种机就进不去地里了。

所以,这句农谚又不适合东北地区。老话说“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等等,都是说清明前后对越冬作物的返青生长是有好处的。再有,谷雨一过,小麦也进入灌浆期了,正是需要水分的时候。老话有“谷雨无雨干到重阳”的说法,也就是说在谷雨前后几天都没有下雨,就可能预示着今年可能会有旱情。

所以,这三天下雨对庄稼的生长是有利的。换句话来说,古代农民是害怕这三天不下雨的,庄稼的后期长势就靠这三天了。再来看一下,“四月看初一”是什么意思?作为麦农来说是期盼着这3月里这3个日子下雨的,但不希望四月初一下雨。老话有“初一雨下一夜”的说法,所以,古人是比较关心四月初一这天有没有下雨。如果下雨的话,预示着整个四月份里会断断续续地下雨。

这个月份要是多雨,没有好天气,对春耕来说就是灾难了。农历三月份农作物播种完了需要雨水的滋养,但是到了农历四月份就不需要太多的雨水了。庄稼在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加上田间密不通风,就容易引发一些病害。并且,每年的公历5月下旬一些地区也开始进入汛期,雨水多可能会导致庄稼被水淹,甚至会出现洪水的情况。另外,四月份是小麦的扬花期,是花粉传播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个时候我们会给小麦打药防治病虫害。

所以,这个时候老是下雨不仅影响打药防病,还会影响后期的产量。农历四月份不只是小麦需要阳光的,万物的生长也需要阳光,有了阳光作物才能长得更好。老话常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古代人们温饱都不能解决,更没有余粮。一旦出现坏的天气,影响收成,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就大了,甚至会出现挨饿的情况。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句农谚,说得还是挺有道理的,我们想想是不是这样。

好在,我们现在有更及时的天气预报系统,可以早做准备。并且,我们现在的防范手段也更多了,无论是喷施生长调节剂还是追肥打药,又或是浇水排涝,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您还知道哪些农耕经验的俗语农谚呢?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分享,互相学习!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文章TAG:阴历初一这天讲究说法阴历初一有什么说法这天有什么讲究

最近更新

星座知识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