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确一点,所谓接二连三楼房倒塌这个提法就有问题,我国目前每年经过审批在建的楼房就有几十万栋,全国楼房存量不下亿栋规模,而所谓接二连三倒塌的问题楼房不过个位数而已,且大多没有经过认真审核评估,基本都是业主钻空子私搭乱建因此这个位数的个案和全国楼房整体质量并无关联。
1、河南周口4层楼房突然坍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河南周口的这座“2脚”4层楼的倒塌确实是因为隔壁邻居盖房挖地基所导致的,他把人家下面都挖空了,所以发生了倾斜,倒塌。不过个2脚楼盖的确实有点奇葩,头重脚轻的,只有左右两片墙来支撑,墙的厚度好像只有24吧?太过于危险了,早晚会出事的,接受采访时这个住户还忍不住笑到说:我早就告诉他不要挖了,他还要挖,都超出了50公分,把我地基下面都掏空了,倒了以后我的房子又砸倒了另一邻居的房子,人家正准备取儿媳妇呢,好像他的内心多少有点小爽的样子。
可能是自家的房子盖的不咋样,这下终于可以重新盖了吧,实在是想不通,盖房子是人生当中比较大的一件事,怎么就盖成了这个求样子?真想问问他当初是咋想的,咋设计的,不过好在发生倾斜的时候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没有人员伤亡。山西聚仙饭店坍塌后,村委会说2层以下盖房子是不需要报备的,河南这个盖了4层奇怪的房子难道也不需要报备吗?这种房子真的有点害人害己的意思,
2、26层楼的楼房发生地震坍塌,一楼和顶楼住户哪个更安全?
谢谢邀请!这与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和一楼所处的具体位置有关。因为发生地震时的最佳逃生时间,只有7秒钟左右,如果地震发生在晚上睡觉、或午间休息时的深度睡眠期,而身居一楼若是转弯抹角的出口,这与身居26楼的逃生机会,也许是可以划上等号的。但若是不确定因素增多,其因果关系也会相应地变化无穷,地震发生房屋坍塌,与震级、震中横竖距离、或者说地震深度和建筑质量是相关的…。
如果脱离客观实际,仅用简单的文字表述也是不科学的,在汶川大地震后,曾经有人看到北川的灾后场景时,则设想到坐顶楼的安全感较好。其理由是:“人在顶楼表层不会被甩掉或掩埋”,笔者认为,这也仅仅是个人的主观想法而已。与客观事实相距甚远,因为、发生大地震的同时,会有强烈的震动、摇摆、崩裂、塌方,致地下烟雾缭绕、尘土飞扬。
在突遇“恐惧感”之际,会令人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六神无主,这与平时的敏捷思维相比,或许也要“笨”一些,而浪费逃生的宝贵时间。但选择安全防护的唯一办法是:需在十分紧张的数秒之内,迅速作出系列决策,例如:头顶枕头、或戴上头盔(安全帽),手拿湿毛巾掩住嘴鼻。必要时还可以拿上一瓶饮水备用,选择躲在跨度较小的实体墙角内,
比如:衣帽间、衣柜角落、卫生间、厨房等墙角…,应对瞬间变化;但千万不要选择客厅、阳台、电梯间等薄弱部位避险。不过26楼的震感强度和一楼相比,就相应地要大一些,因为楼房越高,震感摆度越大,相反震感摆度就越小。所以1楼的感觉会相对小一些,或许是零感觉,往往也会“错失逃生良机”;假如1楼和26楼,都在知会地震来临的同一时间条件下,高层住户只宜就地“取材”避难;而居住一楼的无论震级如何,只要具有无阻碍逃生的快捷条件,则可首选出门避震,逃至开阔地带,
3、接二连三楼房坍塌事件,有没有警醒鼓吹老旧楼加装电梯之人?
首先明确一点,所谓接二连三楼房倒塌这个提法就有问题,我国目前每年经过审批在建的楼房就有几十万栋,全国楼房存量不下亿栋规模,而所谓接二连三倒塌的问题楼房不过个位数而已,且大多没有经过认真审核评估,基本都是业主钻空子私搭乱建因此这个位数的个案和全国楼房整体质量并无关联。其次,我国楼房建筑质量整体是可靠的,而装载电梯的方式,目前看都是采用在原楼地基外重新施工、再加建连廊的方式完成的,因此对地基并无很大影响,甚至因为加建了楼外地基,一定程度上对原有地基和建筑还能起到支撑稳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