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一统时代,“中国”被用来指代政权本身元、明、清都是疆域辽阔的统一王朝,他们在对外贸易中越来越多地称自己为中国,表示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朱元璋给李成桂的的政权赐名的诏书中以中国指代大明,寓朝日鲜明之意,赐其名为朝鲜。明清交替后,由于满族是少数民族,而他们渴望在正史中顺理成章地接替正统明朝,所以也乐意称自己为中国。
晚清以来,由于豪强的入侵,中国人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国内。在晚清与帝国主义的外交书信中,中国即大清,大清即中国。可见,清朝认为中国指的是清政权本身。可在近代一系列入侵面前,中国国内各民族的共同意识逐渐觉醒,缓解民族矛盾,凝结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史学界经过长期的讨论,认为古代的“中国”的含义不只是传统汉族与所居的13省,还应该包括在中国境内所建立的少数政权与衍生于中国的少数民族总体。
由于“中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使用。但不同的是中国、中华都已经演变为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名词。中国这个词语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为了今天这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代称。六、中国与自己的朝代国家可以有多个朝代,而一个朝代只属于一个国家(当然,其他相同国号的另当别论,比如我国的陈与越南的陈)。
假如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其实从夏商或者更早时期,中国就形成了。朝只是不同政权在不同时期统治中国的时代,我们所称的汉帝国、唐帝国,其实是中国的汉朝与中国的唐朝。非常有意思的是,古代西方国家以国自称,而古代中国对外则直接称朝代名,这是由于那个时候还没有今天这个大中国的概念,只能以朝而代国,这就导致了人们朝国不分或者有朝无国。
在明清以后才逐渐把朝代名与“中国”共用起来。我们过去把罗马帝国与汉帝国放在一起,其实罗马是国名而汉是朝代名,很多人不知道罗马有4个王朝,如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建立了朱里亚·克劳狄王朝。今天,罗马帝国已经不存在了,而中国依然还在,所以说无论是号称“千年古国”的拜占庭帝国也好,还是共和制与君主制加起来800多年的罗马也好,甚至是已经在历史上灭亡的古巴比伦国王也好,其实历史文明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一直是中国。
外国国家的名字是怎么翻译过来的呢?例如韩国,为什么有些翻译结果为大韩民国?
外国名称的中文翻译,主要来源有2个:1.中国人自己翻译的2.该国自己指定的中文名称大多数外文名称都是中国人自己翻译成中文的,大多数遵从的是谐音原则,且存在一定的历史演进。比如英国,英文写作“Britain”,中文翻译成“不列颠”,又因为“English”(英语)、“England”(英格兰)等发音影响,古代的中国人将之翻译成了“英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