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与死者的关系是父子或父女(未嫁),就属于“五服”的“斩缞”,那就要穿最粗的生麻布做的毛边孝服,服孝三年(一般为25个月,即进入第三年的第一个月除孝),同时也有继承死者遗产的权利。假如死者是已嫁的姑姑,则属“五服”中的“大功”,那就穿麻布做的缉边孝服。当然,礼仪规定的不同关系间亲戚成员相互不同,比如姨表亲、舅表亲同属“五服”中的“缌麻”,但俗语又有“姑舅亲辈辈亲,姨表亲当辈亲”的说法,说明二者有一定的差别。
什么关系的人穿什么样的孝服,而“分配”孝服也有一定的礼节。一般的关系,主家送上即可,而特殊的关系如人主、四门亲家等,都要由孝子跪叩呈上,称作“献孝”。所谓“献孝”,就是当人主、四门亲家前来祭吊时,所有孝子们都走出院门迎接。接到席棚后,按程序以尊辈长上的礼俗依次坐好,所有孝子,身披孝衣,齐刷刷双膝跪地行跪叩之礼。
长子、长孙(没有长孙的由长子)头顶圆盘,盘内放有早已破好的孝衫、孝裤、孝帽呈给男姑舅、女主家。如果这些礼节没有做到,把尊卑、先后、亲疏的关系搞错了,就可能出现争吵。尤其是女死者的人主,会不依不饶,以各种借口进行刁难。献孝后,主要男孝子要陪人主、四门亲家到灵前给亡者点纸祭奠,女孝子(媳妇、闺女)要陪伴哭丧。
孝服遮体的多寡也和“五服”制度有关。若是斩衰一服的,即父子、父女(未嫁)关系,孝要从头到脚一片白,一律不锁边,不缝衣襟,腰扎麻绳,即所谓“披麻戴孝”。如果双亲中有一个健在,则鞋后跟处不用白布包严。此外,只戴孝帽,却无孝服。孙子、重孙孝服外还有特别的标志,如孙儿、孙女孝帽前面缀红十字一个,重孙缀红十字二个,腰系红裤带一条。
外甥孝帽前缀蓝十字一个,重外甥缀蓝十字二个,腰系蓝带一条。男孝子的孝帽各地有所不同。有的如相公帽,有的则只盖一块白布顶,后面都缀有长条,如单亲去世,则缀一条,如双亲去世,则缀有两条。侄子辈也按各自父母是否离世而缀长条,如双亲均在世,则不缀长条孝。女婿、侄女婿身披白大褂上衣一件,不穿孝裤,俗称“大孝衫”,标准用布料8尺,孝帽用布1尺8寸。
外甥全身孝1丈4尺,孝帽一样,其中女的是遮脸布带孝帽,俗称“大罩”,4尺8寸。老娘舅舅也称人主家,孝帽一样,腰孝宽3寸、长4尺6寸。朋友戴单边孝帽,腰带宽2寸、长4尺6寸。主家儿子、媳妇都须自备孝服,可以穿旧的或外借,女儿或侄女辈必须由主家扯新白布现做,其他人主、儿女亲家和三朋六友的服孝都由主家供给,称为“送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