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一月殡葬者,有三月殡葬者。无论何时入葬。孝子的孝带,孝衣等即是下葬后挽于头上。一七之内不可去孝,二七以后在家可去孝但须穿孝服。直至五七三十五天结束。五七以内为生孝。五七以后可把孝衣孝带用面水洗之凉干,直到百天上坟再戴,此为熟孝了。百天以后,不再带孝和穿孝衣。而改穿孝服开始守孝。凡带孝及守孝之人在孝期之内,不可串门走亲,不可听戏娱乐,三年家中不办喜事,不帖对字。
孝子的孝服必是黑色,毛口毛领毛边毛扣。孙辈可蓝压黑边。重孙辈可红压蓝边等。这是辈份行孝的显示。凡孝布孝衣孝带则永远不可扔,不可丟,不可焚烧。犯者其人其家必大凶或重丧。孝布更不可做衣穿,只可套被以盖身,用以缅怀先人之意及阴德再造之功。孝者:二十七个月孝满,由舅父舅母说话脱孝,即是孝子去舅家谢孝,由舅家人说把孝脱了吧孝子方可除孝而孝期结束。
破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要破孝?中华民族一直流传的“礼”很重要吗?
谢邀!破孝是出葬的前一天,为参加丧礼的亲戚裁剪孝布,制作孝衣。破孝要请外人,多为有经验懂礼路的中年妇女,称为“破孝的”。小的葬礼“代东”则一手操办。破孝在过去比较复杂,在丧葬当中常因破孝违礼而发生,争争吵吵,有时大打出手,往往几经协商才能协调解决。所以,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们经常用“吵闹甚了,破差孝了?”来比喻大吵大闹的杂乱场面。
破孝是按辈数按亲戚的远近关系发孝布的,尺寸、数量、颜色的搭配都有讲究、各不相同。大者一身孝衣,小者一方孝巾,有单裤子半身,上下全身,在过去凡是穿全身和半身孝的这些人在出殡前一天晚上叫夜回来喝宵宴酒时,代东先生都要让摊聒灵钱。旧时的穿孝、戴孝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礼制,不允许有所差错,所以叫“遵礼成服”。成服最基本的“礼”即传统的所谓“五服”制度。
所谓“五服”,即按亲属远近亲疏关系规定的五种不同粗细不同制法的孝服,有“斩缞”、“齐缞”、“大功”、“小功”、“缌麻”。“斩缞”是用最粗的生麻布做的不缉边的毛边孝服;“齐缞”也是用最粗的生麻布做的孝服,但要将毛边缉起,成为齐边;“大功”是用粗的熟麻布做的孝服,缉边;“小功”是较粗的熟麻布做的孝服;“缌麻”是用细麻布做的孝服。
“五服”礼制规定了何种关系应该穿哪一种孝服,服孝多长时间。历朝历代的“五服”制度均有所差异,当地基本尊行的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丧服礼制。根据“五服”礼制戴的孝,人们一看,就能知道与死者之间关系的远近亲疏,并且大略推知戴孝人相互间的关系。“五服”不仅标明了亲戚内部的人际关系,也约定俗成地规定了这些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