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平声;《礼?礼运》:“礼达而分定。”名词,去声。担,《说文》:“儋,何也。从人,詹声。以背曰负,以肩曰儋。”动词,平声;宋?欧阳修《归田录》:“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名词,去声。3.形容词变动词难,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困难,艰难之意。形容词,阳平;1/3页王充《论衡?问孔》:“追难孔子,何伤于人?”动词,去声。
好,《说文》:“美也。”形容词,上声;《广韵?问韵》:“爱好”。动词,去声。空,《广韵》:“空,空虚。”形容词,平声;《孟子》:“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动词,去声。由上可知。古汉语中用声调来表示语法上词性不同的例子很多。在现代汉语里也并不少。如:声调一 词性一 声调二 词性二丧 阴平 名词 去声 动词难 阴平 名词 去声 动词好 上声 形容词 去声 动词磨 阳平 动词 去声 名词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声调的功能,声调的变化,如,丧sāng? sàng属于内部屈折变化,在构形上,名词?动词,其语法意义发生了变化;在构词上,丧事?丧命,其词汇意义发生了变化。
声调的变化不仅区别了词的语法意义,也产生了新词。所以说,声调在构词和构形上起重要作用。三同时,一些研究还表明,汉语声调还可以利用声调变化来表示单复数及主宾格等语法意义。如:1(声调的变化来区别单复数。如陕西方言中的人称代词你、我、他,如:你 我 他广东增城方言人称代词“我、你、他”,分别以本调13表示单数,以变调51表示复数:我 你 他我们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证得知,声调不仅是一种构词手段,更是一种构形手段,承载着语法意义,区别语法意义的功能,所以说声调是一种形态标记。
汉语被认为是孤立语,因为其缺乏形态变化。而屈折语的“屈折”是指词内部的语音形式的变化,所以又叫内部屈折。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这种词形变化来表示,因而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我们从这里知道,汉语并不是没有这种形态变化,从汉语声调里就可见一斑。古代汉语就有很多,在现在的方言里也有很多的遗留痕迹。
为什么现在不是很丰富了呢,在这里笔者认为,不是汉语没有形态变化,也不是汉语形态变化不丰富,而是我们先人在记录语言的时候把形态记丢了。我们知道语言是产生在文字之前几千年的。中国是个农耕社会,语言发展很快而且不平衡,在我们还没来得及记录这些形态特征的时候就可能已经不存在了。或者是因为汉语是自源文字,没有成熟的拼音文字,拼音文字是用来注音的,汉字记录不下来那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