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镠审度天下形势,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并不太雄厚,难以进 步图霸天下,而惟有和中原政权搞好关系,才能与强邻抗衡, 保住这一方土地。由此,不管中原政治格局如何变化,他始终向中原保持了一份“忠心”。 梁太祖登位之初,鉴于钱镠的态度,立即封他为吴越王 。有人劝钱镠拒绝梁朝的任命,公开打出独立的旗号,可他笑着说:“我岂失为孙仲谋(孙权)!” 钱镠长寿,活到八十一岁。
临死之前,他告诫他的继承人说:“子孙善事中原,切勿以中原帝姓多变而改国之大政。 钱镠走的是从无赖到军阀,又从军到君主的道路。他懂 政治,也懂军事,然他的政治悟性要比他的军事才干更强。在对 待董昌称帝的问题上,他巧妙地处理了道义和恩情的关系,遮住了他以下犯上的野心,把董昌逼上了绝路。在对待中原政权问 题上,他委曲求全,以少量的贡品和牺牲一点名分的代价,换取 了支持,使自己在三面受敌的环境中站稳了脚跟。
三、钱镠后的吴越政权宝正七年(公元932年),钱镠第七子钱元瓘(文穆王)继位。 有患难经历的钱元瓘,颇懂政治之道,他守着父亲的遗训, 与中原王朝尽力搞好关系;对朝内的人事,以消解矛盾为主,促使将臣和睦,加强政治凝聚力;提倡儒学,设立择能院,广为选拔吴中文士;恤抚将士,提高军队的向心力减除无主荒地的租税,扩大耕地的开垦。
在他的统治下,吴越经济朝着繁荣的方向继续发展。然他生活奢侈,在建造宫室上花费了惊人的钱财。而晚年的一场大火却将他经营了一生的宫室几平全部焚为废墟,天福六年(公元941年),因大火而精神失常的钱元瓘病亡,他的第六子钱弘佐(忠惠献王)继位。这个十三岁的小君主,上台之后,颇有些英明气象,继承了父亲的不少优点,在刚厉果断上则超过了父亲。
元老宿将倚老卖老骄横得很,他起初子以大度忍让,在自己立脚稍稳后,一举除掉了四个高级将僚,使得全体朝臣畏服在他的脚下。南唐平闽,闽将李仁达降而复叛,向吴越求救,钱弘佐力排众议,出动大军分水、陆两路驰救,一举击败南唐军。在位七年,钱弘佐亡故。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六月,其弟钱弘倧(忠逊王)继承大宝,以弟弟钱弘俶任参知政事。
老将胡思进历享尊荣,却遭到了新君的轻慢,彼此渐起矛盾。钱弘倧欲诛胡思进,后者先下手为强,把钱弘倧给废了,另立钱弘俶作为君,时在当年的十二月。钱弘俶得立后,应周世宗之邀,出兵合击南唐,他遣将抢先进攻常州,竟全军覆没。待周军渡淮后,他尽出国中之丁壮为兵,组成庞大的水师,再应北军。他历经后汉、后周二朝,贡奉不绝。
然对境内的民众,却加重了赋税。宋太祖立国后,诏钱弘俶入朝,他带大量礼品进献,得到了尽宋太祖一世可保吴越无虞的许诺。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宋太宗诏钱弘俶迁居开封,吴越结束。吴越国历三代五王,至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钱弘俶“纳土归宋”,立国七十二年。从唐景福二年(893年)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算起,至灭亡前后存八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