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罐子里存放的腊肉和腊猪蹄。有了这几样,这个端阳就过得很不错了。家里养的黄鳝除了留着吃,给儿女亲家送去这是必须的。这个习俗叫“送端阳”。送的东西就是黄鳝、皮蛋,特别讲礼的人家也送月饼之类。送端阳和送中秋大致相同,只不过端阳多了黄鳝这样东西。一般人家过端阳,再忙也会一家人吃喝一顿。桌上总是油炸的汤圆堆得像座小山,从街上买回来的糖包子肉包子,咬一口,那糖汁都顺着嘴角流下来。
屋子里一家人其乐融融,门楣上草艾飘香。这样的气氛似乎与纪念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毫不相干,其实不然。中国人传统的节日,没有哪一个跟吃喝团聚能够分得开。无论是传统节日,还是现代节日,善良的人们总是希望能够拿出最美好的东西,来表达对祖宗先贤英烈的崇敬之情。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舟不就是为了告慰忠魂,祭奠英烈吗?那插在门楣之上的薰像艾草不就是期盼着激浊扬清,乾坤朗朗吗?龙舟竞渡快如飞接驾屈子故里归但愿清气满乾坤忠烈英魂万世垂一个节日,让人联想起一个悲壮的故事,记起一个伟大的名字,这个节日就很值得一过了。
端午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年年如是,勤劳朴实的人们年年敬仰,年年祭拜,于是这爱国的种子就会永远根植于心,千秋万代生根发芽。最后要说的是,我们家乡的过端阳,不止限于农历五月初五,初五这天叫“大端阳”,接下来的十五叫小端阳,到了月末二十五就叫末端阳。我想这样过节,大概还是因为五月正忙,人们哪怕再往后挪一挪,也要把这个节日过好。
民间传说阴历五月十三日是关公磨刀日,有什么故事传说吗?
关公磨刀节——是为纪念关公的忠勇仁义兼且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种民俗,该节历史悠久且富有特色,盛行于湛江麻章区太平镇东岸村,于2012年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流观点一般有两种主要的说法:⒈一种说法是关帝诞辰最早官方“专祀”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帝诞,此为明世宗嘉靖皇帝为关公钦定的生日。《关帝志·祀典》称:“明嘉靖年间(1522一1566),定京师祀典,每岁五月十三日遇关帝生辰,用牛一、羊一、猪一、果品五、帛一,遣太常官行礼。
四孟及岁暮,遣官祭,国有大事则告。凡祭,先期题请遣官行礼。” 一本专门记载清末至民国初年南京岁时节令民风民俗的书,《金陵岁时记》记载:“《续通考》汉寿亭侯关公庙五月十三日,遣太常寺官致祭。吾乡是日举行关帝会而以信局中人为盛。盖本(三国演义》之说,薄其忠义也。镖局、汇号及各会馆,平时率奉神像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