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无数喜鹊自发从子时出发,奋力拔空奔赴银河,用翅膀组成一座情桥,最终让牛郎织女成功相会。那一刻,牛郎与织女紧紧相拥,手牵一对儿女,是幸福也是圆满。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诠释的是不离不弃的爱情,七夕由此成为我们的情人节,愿得有情人,皆成眷属!七仙女谁也没心思再到濯垢泉去洗澡,那可是块实打实的伤心地,后来这池就被七个蜘蛛精占去了,边洗边哼歌等着唐僧来。
故事结局倒是很完美,可文学家们觉得不够味,趁着酒兴,又鼓捣出另一个七仙女,嫁给了董永!这下麻烦了!一女二嫁?要知道是不是,就得知道织女的由来。织女的由来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在《诗经小雅大东》中出现,“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史记·天官书》也凑了下热闹,牵牛星与织女星出现,“织女,天女孙也。
”东晋干宝觉得有酒便该有故事,一个词有啥意思?于是,牛郎的雏形在《搜神记》中出现了。豫章新喻县有个青年,扛着锄头上地去忙农活,发现自家田里有六、七个年轻的女子在玩乐,个个漂亮得不像话,她们身上的羽衣,因为天热随意脱在了地上。青年匍匐着前进,借着稻苗的掩护拿到了一件羽衣并藏了起来,这时他起身走向那群女子。
看见有陌生人走过来,六个女子急忙披上羽衣,变成鸟飞走了,只剩下一个慌乱找羽衣的女子。在青年的劝说下,这个女子只好跟随他回了家,后来成了亲并生下了三个女儿。青年知道这女子是仙女所变,没有羽衣就无法飞走,于是将羽衣藏在稻草堆下。这段相遇的故事青年时常讲给三个女儿听,哄着她们睡觉。一天小女儿问起妈妈的羽衣时,青年随口说出了在草堆下,也没当一回事。
那女子知道了羽衣的下落,思家心切,找到羽衣披上便飞走了;等到稍微安定了点,回来把女儿们也接走了。这时还未出现牛郎织女的名字,但故事架构齐了。南朝萧梁的文学家殷芸在《殷芸小说》里,大笔一挥,将牛郎织女的故事定型。织女是天帝的女儿,整天忙着织仙衣,也不知道打扮,憔悴的不成人样。天帝看了心疼呀,干脆将她嫁给了河西的牵牛郎,有个人照顾也许会好点。
哪知织女婚后享受家庭小日子的快乐,布也不织了,整日围着锅碗瓢盆转。这象什么话?天帝大怒,便将织女召回河东,以银河为界,牛郎仍住河西,只准两人一年一会。后人将两个故事合二为一,便有了牛郎与织女完整的故事,多了头牛,还多了个不近人情的王母。织女伴着牛郎过得好好的,偏偏有个人多事,写了个董永出来。东汉刘向多喝了两杯酒,闷头为儒家造势写出了《孝子传》,其中一孝便是董永卖身葬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