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初到达现场的时候,专家们还为墓葬的保存情况十分担忧,古人有着 “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习俗,西汉又处于一段时间的盛世,经济水平发展得十分迅速,上层阶级一时间厚葬成风,那一时期的高等级墓葬比比皆是,盗墓贼与形成与东汉时期的摸金校尉,最喜欢盗掘的就是这种西汉墓。那句流传已久的“十室九空”,可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多年考古工作得来的一个教训,不过,这座西汉的大型墓葬,究竟是怎么躲过历代摸金校尉的呢?真实的情况就是这座墓葬,以前并不是没有遭到盗掘,专家们在不断发掘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盗洞,一个是村民发现的现代盗洞,直接打通到了主椁室的中心位置,另一个在墓室的西北角,在那里遗留了一盏五代时期的灯具,也就是说墓主人在下葬一千年后,才被五代十国时期的盗墓贼给盯上了。
但他们并有成功地进入到主椁室,就只损坏了西北角的几个漆箱。之所以可以保存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东晋年间,附近的鄱阳湖因为地震的原因,湖水全都倒灌进了墓室之中,本来这算得上是一次灾祸,但却让墓中的文物隔绝开了氧气,得以完好的保存了下来,还有就是当时的盗墓贼,根本就不具有水下盗掘的能力。但在一千多年后的现在,专家们动用了大量的高科技手段,才得以完整的将大墓进行发掘清理。
然而这个过程整整持续了五年之久,随着墓内的随葬品的陆续出土,一个集皇帝、藩王、诸侯与一身的传奇人物,逐渐的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2016年时,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内棺的棺盖,里面是一具被玉器盖住的遗体,横向纵向都摆放着玉璧,遗体的头部方向至少放了四个漆箱,而腰部位置还放着一枚白色的玉印,上面刻着两个字“刘贺”,看来这就是墓主人的名字,在两汉时期,印章是一种常见的随葬品,是判断墓主人身份的重要物品,找到了这枚代表墓主人身份的印章,这五年来的辛苦也算没有白费,在出图的金饼上面,专家们又有了新的发现,上面有着模糊的墨书字迹,并仔细辨认出了其中的关键部分,上面写着“南海海昏侯臣贺”,关键的“贺”字直接表明了墓主人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还有出图的木牍上,也出土了许多表明墓主人身份和生活年代的字样。
专家们从大量刻着“昌邑九年造”、“昌邑十一年造”等铭文器物中,慢慢还原出皇族公子刘贺当时的生活,墓室中还有成套的编钟,编磬、琴、瑟、排箫、伎乐俑等玉器,还有镶嵌着玛瑙、绿松石与宝石的青铜镜、香薰、茶具、餐具等,生活用品数量丰富且精美,样样都不缺。随着海昏侯主墓的发掘进入到了为了尾声,专家们还在主椁室西室出土了一件,珍贵的漆器屏风构件,那上面绘有孔子的画像,记载的还拥有孔子的生平事迹,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孔子画像,而通过对墓中出土的简牍进行初步解读,发现上面包含了大量的儒家经典著作,整个海昏侯的墓葬群,出土文物的总数已经超过2万多件,创下众多个首次于最早,比如首次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发现大型车马陪葬坑,首次以考古的方式,将“千文一贯”的币制度,往前推早了一千多年,发现我国最早的孔子画像,墓葬中出土的最多的金饼,大墓中出土的近200万枚重达19吨的五铢钱,约等于现在100多万人民币,出土的金饼、马蹄金、麟趾金等金器,已超过发现所有汉墓的金器总和,其重量足足有78公斤,其纯度高达99%以上,按照现在的市场行价400/克来算,其价格在3130多万元左右,而且这还是按照两千多年前的价格来估算的,如果考虑到文物升值等其他因为,这些金器的价格至少在翻个十倍,不过大墓中的财宝还远不止如此。